首页 > 《育婴家秘》 > 面部
  • [明]万密,姚昌绶校注。
  • 浴儿法
  • 断脐法
  • 嗜儿法
  • 刮泡法
  • 通便法
  • 贴囟法
  • 牛黄法
  • 鞠养以防其疾四
  • 辨小儿寿夭
  • 辨小儿形色
  • 幼科发微赋
  • 辨小儿脉息
  • 辨小儿脉证治
  • 五脏证治总论 肝脏证治 心脏证治 脾脏证治 肺脏证治 肾脏证治
  • 肝脏证治
  • 心脏证治
  • 脾脏证治
  • 肺脏证治
  • 肾脏证治
  • 卷之二 胎疾 脐风证治 变蒸证治 急慢惊风 惊风总论 搐后余症 痫 惊风诸证
  • 胎疾
  • 卷之一 十三科 预养以培其元一 胎养以保其真二 蓐养以防其变三 回气捷法 拭口时法 浴儿法 断脐法 嗜儿法 刮泡法 通便法 贴囟法 牛黄法 鞠养以防其疾四 辨小儿寿夭 辨小儿形色 辨小儿脉息 辨小儿脉证治 五脏证治总论 肝脏证治 心脏证治 脾脏证治 肺脏证治 肾脏证治
  • 脐风证治
  • 变蒸证治
  • 急慢惊风
  • 惊风总论
  • 搐后余症
  • 惊风诸证
  • 卷之三 冶诸热证 调理脾胃 感冒四气 中湿 咳嗽喘各色证治 喘 诸疳 霍乱 呕吐 伤食证治 积聚证治 泄泻证治 痢疾证治
  • 冶诸热证 调理脾胃 感冒四气 中湿
  • 调理脾胃
  • 十三科 预养以培其元一 胎养以保其真二 蓐养以防其变三 回气捷法 拭口时法 浴儿法 断脐法 嗜儿法 刮泡法 通便法 贴囟法 牛黄法 鞠养以防其疾四
  • 感冒四气
  • 中湿
  • 咳嗽喘各色证治 喘 诸疳 霍乱 呕吐
  • 诸疳
  • 霍乱
  • 呕吐
  • 伤食证治
  • 积聚证治
  • 泄泻证治
  • 预养以培其元一
  • 痢疾证治
  • 卷之四 疟疾 肿病证治 腹胀 黄疸 腹痛 癖病 虫痛 癫疝 啼哭 夜啼 惊啼 诸汗 大小便病 治小便 治大便 小儿目病 治鼻 头病 面部
  • 疟疾
  • 肿病证治 腹胀 黄疸 腹痛
  • 腹胀
  • 黄疸
  • 腹痛
  • 癖病
  • 虫痛
  • 癫疝
  • 胎养以保其真二
  • 啼哭 夜啼 惊啼
  • 夜啼
  • 惊啼
  • 诸汗
  • 大小便病 治小便 治大便
  • 治小便
  • 治大便
  • 小儿目病
  • 治鼻
  • 头病
  • 蓐养以防其变三 回气捷法 拭口时法 浴儿法 断脐法 嗜儿法 刮泡法 通便法 贴囟法 牛黄法
  • 面部
  • 附录医案
  • 回气捷法
  • 拭口时法
  • 面部

    五脏英华面部间,知其有病望中看,

    色宜明洞昏⑤枯暗,疮癖斑痕貌不妍。

    诗曰[6],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声音能彰,则面者心肺之所主也(五脏部位说见一卷歌中)。五色者,五脏之英华,发见于面者也。肝色青,如翠羽者吉,枯草者凶。其余照脉候仿此推之。大抵明润者吉,暗黯者凶。五色主病,赤主热,青主风,黄白主疳虚、食积,青、黑主痛。五色所忌:肝病白者不治,谓金克木也;病后面色白者,谓之脱色者,死;肺病面赤者不治,谓火克金也;凡痢疾失色,面赤者死;心病而黑者不治,水克火也;脾病面赤青者不治,木克土也;肾病面黄浮者不治,谓土克水也。

    ⑤昏:忠信堂本作“忌”。

    ⑥诗曰:忠信堂本作“诀曰”。

    面浮肿者风也,宜五皮汤加防风、苏叶主之。

    头面红肿者,风热也。用:

    通圣散除大黄,另用酒蒸入药,同末,酒拌湿晒干,如此三拌三晒,或半字一字,淡竹沥调,细细服之。连进三五次,立止。以忍冬藤煎汤洗之。

    面皮黄中有白隐者,此伤食也,宜三棱散

    人参,七钱半。三棱(炮),香附,一两半。青皮(去穰),益智仁,陈皮(去白),枳壳(麸炒),神曲(炒),麦芽(炒),半夏(炮),莪术(蘸煮,焙),山楂肉,苏叶,各五分。白茯苓,粉草(半生半炙),各一两。

    末,服一钱,小者五分,陈仓米白粒,姜引,或加大黄(半生半煨)五钱,粳米糊丸,陈米饮下。

    面上生疮,如火烧,用黄蜡米粉,蜜水调敷,或鸡子清和敷。

    儿疳疮不愈,多生于面部两耳。乳母嚼白米成膏治之,不过三五日愈,并母禁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