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藏经》 >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 华佗·东汉
  • 阴阳否格论第六
  • 治缢死方
  • 槐子散
  • 治暴喘欲死方
  • 大圣通神乳香膏
  • 水澄膏
  • 更苏膏
  • 千金膏
  • 定命圆
  • 麝香圆
  • 香鼠散
  • 寒热论第七
  • 定痛生肌肉方
  • 治白丁增寒喘急昏冒方
  • 治亦丁方
  • 治黄丁方
  • 治黑丁方
  • 治青丁方
  • 附录一·序
  • 附录二·跋
  • 虚实大要论第八
  • 上下不宁论第九
  • 脉要论第十
  • 五色[一作绝]脉论第十一
  •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 生死要论第十三
  •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 简介
  •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 积聚症瘕杂虫论第十八
  • 劳伤论第十九
  • 传尸论第二十
  •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
  •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
  •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
  • 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
  •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
  •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
  • 卷中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论痹第三十三 论气痹第三十四 论血痹第三十五 论肉痹第三十六 论筋痹第三十七 论骨痹第三十八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
  •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 论痹第三十三
  • 论气痹第三十四
  • 论血痹第三十五
  • 论肉痹第三十六
  • 论筋痹第三十七
  • 论骨痹第三十八
  •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 人法于天地论第一
  •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 万应圆
  • 六神丹
  • 安息香丸
  •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 明月丹
  • 起蒸中央汤
  • 太上延年万胜追魂散
  • 醉仙丹
  • 灵乌丹
  • 扁鹊玉壶丹
  • 葛玄真人百补构精圆
  • 涩精金锁丹
  • 疗百疾延寿酒
  • 交藤圆
  • 生成论第三
  • 天仙圆
  • 千金地黄煎
  • 取积聚方
  • 治症瘕方
  • 通气阿魏圆
  • 治尸厥卒痛方
  • 鬼哭丹
  • 取长虫兼治心痛方
  • 治虫毒方
  • 破棺丹
  • 阳厥论第四
  • 再生圆
  • 救生圆
  • 治脾厥吐泻霍乱
  • 三生散
  • 起卒死
  • 治阳厥发狂将成疽
  • 破黄七神丹
  • 三黄圆
  • 玄冥煮朱砂法
  • 心肺烦而呕血方
  • 阴厥论第五
  • 治吐血方
  • 治中喝死心下犹暖起死方
  • 玉霜膏
  • 百生方
  • 治漏胎胎损方
  • 治妇人血崩方
  • 治妇人血闭方
  • 三不鸣散
  • 甘草汤
  • 治溺死方
  •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失病者,有宜汤者,有宜圆者,有宜散者,有宜下者,有宜吐者,有宜汗者,有宜灸者,有宜针者,有宜补者,有宜按摩者,有宜导引者,有宜蒸熨者,有宜澡洗者,有宜悦愉者,有宜和缓者,有宜水者,有宜火者,种种之法,岂能一也。若非良善精博,难为取愈。其庸下识浅,乱投汤圆,下汗补吐,动使交错,轻者令重,重者令死,举世皆然。

    且汤可以荡涤脏腑,开通经络,调品阴阳,袪分邪恶,润泽枯朽,悦养皮肤,益充气力,扶助困竭,莫离于汤也。圆可以逐风冷,破坚症,消积聚,进饮食,舒荣卫,开关窍,缓缓然,参合无出于圆也。散者,能袪风寒暑湿之气,摅寒湿秽毒之邪,发扬四肢之壅滞,除剪五脏之结伏,开肠和胃,行脉通经,莫过于散也。下则疏豁闭塞,补则益助虚乏,灸则起阴通阳,针则行荣引卫,导引则可以逐客邪于关节,按摩则可以驱浮淫于肌肉,蒸熨辟冷,暖洗生阳,悦愉爽神,和缓安气。

    若实而不下,则使人心腹胀满,烦乱鼓肿。若虚而不补,则使人气血消散,精神耗亡,肌肉脱失,志意昏迷。可汗而不汗,则使人毛孔关塞,闷绝而终。合吐而不吐,则使人结胸上喘,水食不入而死。当灸而不灸,则使人冷气重凝,阴毒内聚,厥气上冲,分遂不散,以致消减。当针而不针,则使人荣卫不行,经络不利,邪渐胜真,冒昧而昏。宜导引而不导引,则使人邪侵关节,固结难通。宜按摩而不按摩,则使人淫随肌肉,久留不消。宜蒸熨而不蒸熨,则使人冷气潜伏,渐成痹厥。宜澡洗而不澡洗,则使人阳气上行,阴邪相害。不当下而下,则使人开肠荡胃,洞泄不禁。不当汗而汗,则使人肌肉消绝,津液枯耗。不当吐而吐,则使人心神烦乱,脏腑奔冲。不当灸而灸,则使人重伤经络,内蓄炎毒,反害中和,致于不可救。不当针而针,则使人气血散失,关机细缩。不当导引而导引,则使人真气劳败,邪气妄行。不当按摩而按摩,则使人肌肉(月真)胀,筋骨舒张。不当蒸熨而蒸熨,则使人阳气遍行,阴气内聚。不当淋流而淋流,则使人泾侵皮肤,热生肌体。不当悦愉而悦愉,则使人神失气消,精神不快。不当和缓而和缓,则使人气停意折,健忘伤志。

    大凡治疗,要合其宜,脉状病候,少陈于后。凡脉不紧数,则勿发其汗。脉不疾数,不可以下。心胸不闭,尺脉微弱,不可以吐。关节不急,荣卫不壅,不可以针。阴气不盛,阳气不衰,勿灸内。无客邪,勿导引。外无淫气,勿按摩。皮肤不痹,勿蒸熨。肌肉不寒,勿暖洗。神不凝迷,勿悦愉。气不急奔,勿和缓。顺此者生,逆此者死耳。脉病之法,备说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