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藏经》 >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 华佗·东汉
  • 阴阳否格论第六
  • 治缢死方
  • 槐子散
  • 治暴喘欲死方
  • 大圣通神乳香膏
  • 水澄膏
  • 更苏膏
  • 千金膏
  • 定命圆
  • 麝香圆
  • 香鼠散
  • 寒热论第七
  • 定痛生肌肉方
  • 治白丁增寒喘急昏冒方
  • 治亦丁方
  • 治黄丁方
  • 治黑丁方
  • 治青丁方
  • 附录一·序
  • 附录二·跋
  • 虚实大要论第八
  • 上下不宁论第九
  • 脉要论第十
  • 五色[一作绝]脉论第十一
  •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 生死要论第十三
  • 病有灾怪论第十四
  • 水法有六论第十五
  • 简介
  • 火法有五论第十六
  • 风中有五生死论第十七
  • 积聚症瘕杂虫论第十八
  • 劳伤论第十九
  • 传尸论第二十
  •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第二十一
  • 论肝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二
  •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三
  • 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四
  •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五
  •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六
  • 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七
  •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 论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九
  • 卷中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论痹第三十三 论气痹第三十四 论血痹第三十五 论肉痹第三十六 论筋痹第三十七 论骨痹第三十八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 论膀胱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一
  • 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
  • 论痹第三十三
  • 论气痹第三十四
  • 论血痹第三十五
  • 论肉痹第三十六
  • 论筋痹第三十七
  • 论骨痹第三十八
  • 论治中风偏枯之法第三十九
  • 论五丁状候第四十
  • 论痈疽疮肿第四十一
  • 论脚弱状候不同第四十二
  •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第四十三
  • 论诸淋及小便不利第四十四
  • 人法于天地论第一
  • 论服饵得失第四十五
  •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 论诸病治疗交错致于死候第四十七
  • 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
  • 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
  • 万应圆
  • 六神丹
  • 安息香丸
  •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 明月丹
  • 起蒸中央汤
  • 太上延年万胜追魂散
  • 醉仙丹
  • 灵乌丹
  • 扁鹊玉壶丹
  • 葛玄真人百补构精圆
  • 涩精金锁丹
  • 疗百疾延寿酒
  • 交藤圆
  • 生成论第三
  • 天仙圆
  • 千金地黄煎
  • 取积聚方
  • 治症瘕方
  • 通气阿魏圆
  • 治尸厥卒痛方
  • 鬼哭丹
  • 取长虫兼治心痛方
  • 治虫毒方
  • 破棺丹
  • 阳厥论第四
  • 再生圆
  • 救生圆
  • 治脾厥吐泻霍乱
  • 三生散
  • 起卒死
  • 治阳厥发狂将成疽
  • 破黄七神丹
  • 三黄圆
  • 玄冥煮朱砂法
  • 心肺烦而呕血方
  • 阴厥论第五
  • 治吐血方
  • 治中喝死心下犹暖起死方
  • 玉霜膏
  • 百生方
  • 治漏胎胎损方
  • 治妇人血崩方
  • 治妇人血闭方
  • 三不鸣散
  • 甘草汤
  • 治溺死方
  •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

    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男以闭[一作库]精,女以包血,与膀胱为表里,足少阴太阳是其经也。肾气绝,则不尽其天命而死也,王于冬。

    其脉沉濡曰平,反此者病。其脉弹石,名曰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为不及,病在内。太过则令人解赤,脊脉痛而少气[一本作令人体瘠而少气不欲言];不及则令人心悬如饥,眇中清,脊中痛,少肠腹满,小便滑[一本云心如悬少腹痛小便滑],变赤黄色也。

    又,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平。

    又,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病。来如转索,辟辟如弹石曰死。

    又,肾脉但石无胃气亦死。

    肾有水则腹大脐肿,腰重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头汗出,是为逆寒,大便难,其面反瘦也。肾病手足逆冷,面赤目黄,小便不禁,骨节烦痛,小腹结痛,气上冲心,脉当沉细而滑,今反浮大而缓;其色当黑,其今反者,是土来克水,为大逆,十死不治也。

    又,肾病面色黑,其气虚弱,翕翕少气,两耳若聋,精自出,饮食少,小便清,膝下冷,其脉沉滑而迟为可治。

    又,冬脉沉濡而滑曰平,反浮涩而短,肺来乘肾,虽病易治;反弦细而长者,肝来乘肾,不治自愈;反浮大而洪,心来乘肾,不为害。

    肾病腹大胫肿,喘欬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也。

    阴邪入肾,则骨痛,腰上引项瘠背疼,此皆举重用力,及遇房汗出,当风浴水,或久立则伤肾也。

    又,其脉急甚,则肾痿瘕疾;微急,则沉厥,奔豚,足不收;缓甚,则折脊;微缓,则洞泄,食不化,入咽还出;大甚,则阴痿;微大,则石水起脐下至小腹,其肿埵埵然而上至胃脘者,死不治;小甚,则洞泄;微小,则消瘅;滑甚,则癃颓;微滑,则骨痿,坐弗能起,目视见花;涩甚,则大壅塞;微涩,则不月,疾痔。

    又,其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脓气在阴中及腹内,名曰肾痹,得之因浴冷水而卧。脉来沉而大坚,浮而紧,苦手足骨肿厥,阴痿不起,腰背疼,小腹肿,心下水气,时胀满而洞泄,此皆浴水中身未干而合房得之也。

    虚则梦舟溺,人得其时;梦伏水中,若有所畏。盛实则梦腰脊离解不相属。厥邪客于肾,则梦临深投水中。肾胀则腹痛满引背,怢怢然腰痹痛。肾病夜半患四季甚,下晡静。肾生病则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心烦而痛,黄疸,肠澼,痿厥,腰脊背急痛,嗜卧,足下热而痛,胻酸。病久不已,则腿筋痛,小便闭,而两胁胀支满,目盲者,死。臂之积苦,腰脊相引而疼,饥见饱减,此肾中寒结在脐下也。诸积大法,其脉来细软而附骨者是也。

    又,面黑目白,肾已内伤,八日死。

    又,阴缩小便不出,出而不快者,亦死。

    又,其色青黄连耳左右,其人年三十许,百日死。若偏在一边,一月死。

    实则烦闷,脐下重;热则口舌干焦,而小便涩黄;寒则阴中与腰脊俱疼,面黑耳干,哕而不食,或呕血者是也。

    又,喉中鸣,坐而喘咳,唾血出,亦为肾虚,寒气欲绝也。

    寒热虚实既明,详细调救,即十可十全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