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法圆通》 > 大便不利
  • 作者:郑寿全,字钦安 朝代:清
  • 肾病腰痛
  • 头痛如劈
  • 目痛如裂
  • 耳痒欲死
  • 印堂如镜
  • 唇赤如朱
  • 两颧发赤
  • 鼻涕如注
  • 口张气出
  • 眼胞下陷
  • 白眼轮青
  • 头痛
  • 目肿如桃
  • 目常直视
  • 目光如华
  • 面色光彩
  • 面如枯骨
  • 面赤沭如朱面,赤如瘀,面白如纸,面黑如煤,面青如枯草。
  • 齿牙血出
  • 牙肿如茄
  • 耳肿不痛
  • 喉痛饮滚
  • 目病
  • 咳嗽不已
  • 气喘唇青
  • 心痛欲死
  • 腹痛欲绝
  • 肠鸣泻泄
  • 大便下血
  • 小便下血
  • 精滴不已
  • 午后面赤
  • 身痒欲死
  • 耳病肿痛
  • 大汗呃逆
  • 身热无神
  • 吐血身热
  • 大吐身热
  • 大泄身热
  • 午后身热
  • 皮毛出血
  • 阴囊缩入
  • 两脚大烧
  • 鼻流清涕
  • 两手肿热
  • 两乳忽肿
  • 疮口不敛
  • 痘疮平塌
  • 肛脱不收
  • 小便不止
  • 腹痛即泄
  • 身疼无热
  • 身热无疼
  • 身冷内热
  • 鼻孔煽动
  • 身热内冷
  • 身重畏冷
  • 身强不用
  • 脚轻头重
  • 脚麻身软
  • 气喘脉劲
  • 吐血脉大
  • 虚劳脉动
  • 辩脉切要
  • 切脉金针
  • 唇口红肿
  • 相舌切要 舌上白苔 舌上黄苔 舌上黑苔
  • 舌上白苔
  • 舌上黄苔
  • 舌上黑苔
  • 万病一气说
  • 胎元图说
  • 用药须知 外感风寒忌收纳也 内伤虚损忌发散也 阳虚吐备忌滋阴也 阴虚吐血忌温补也 阳虚一切病证忌滋阴也 阴虚一切病证忌温补也 病有宜汗者 病有不宜汗者 病有宜吐者 病有不宜吐者 病有宜下者 病有不宜下者 服药须知
  • 外感风寒忌收纳也
  • 内伤虚损忌发散也
  • 阳虚吐备忌滋阴也
  • 齿牙肿痛
  • 阴虚吐血忌温补也
  • 阳虚一切病证忌滋阴也
  • 阴虚一切病证忌温补也
  • 病有宜汗者
  • 病有不宜汗者
  • 病有宜吐者
  • 病有不宜吐者
  • 病有宜下者
  • 病有不宜下者
  • 服药须知
  • 口臭[附:口苦、口酸、口辛、口甘、口淡、口糜]
  • 卷四 失血破疑说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辩解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辨解 申明阴盛扶阳阳盛扶阴的确宗旨 邪正论 客问参芪归地辨论 分脾肾为先后二天解 六客辨解 胎前忌服药品解 食气篇 一气分为六气图说 太阳用药图 桂枝汤圆通应用法 太阳经腑用药图 麻黄汤五苓散圆通就用法 阳明经证用药图 葛根汤圆通应用法 阳明经用药图 白虎汤圆通应用法 阳明里症用药图 大承气汤圆通就用法 少阳经用药图 小柴胡汤圆通应用法 太阴经用药图 理中汤圆通应用法 少阴经用药图 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圆通应用法 厥阴经用药图 乌梅丸圆通应用法
  • 失血破疑说
  •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辩解
  •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辨解
  • 申明阴盛扶阳阳盛扶阴的确宗旨
  • 邪正论
  • 客问参芪归地辨论
  • 分脾肾为先后二天解
  • 六客辨解
  • 胎前忌服药品解
  • 舌肿、舌痛、重舌、舌强、舌麻、舌木、舌缩
  • 食气篇
  • 一气分为六气图说
  • 太阳用药图
  • 桂枝汤圆通应用法
  • 太阳经腑用药图
  • 麻黄汤五苓散圆通就用法
  • 阳明经证用药图
  • 葛根汤圆通应用法
  • 阳明经用药图
  • 白虎汤圆通应用法
  • 卷一\用药弊端说
  • 喉蛾
  • 阳明里症用药图
  • 大承气汤圆通就用法
  • 少阳经用药图
  • 小柴胡汤圆通应用法
  • 太阴经用药图
  • 理中汤圆通应用法
  • 少阴经用药图
  • 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圆通应用法
  • 厥阴经用药图
  • 乌梅丸圆通应用法
  • 两手膀背痛
  • 心痛
  • 胃痛
  • 脐痛
  • 疝证
  • 遗精
  • 卷二\各症辩认阴阳用药法眼 大便不利 小便不利 淋证 膝肿痛 脚气 喘证 汗证 健忘 惊悸 不卧 痢证 呃逆 反胃 癫狂 胀满 小儿抽掣 中风 中痰 中食 脱肛 痔疮 赤白浊 血证门 发斑 痿躄 虚劳 厥证 谵语
  • 大便不利
  • 小便不利
  • 卷一\各症辩认阴阳用药法眼 心病不安 肺病咳嗽 肺痿肺痈 胃病不食 脾病呕吐泄泻 肝病筋挛 肾病腰痛 头痛 目病 耳病肿痛 鼻流清涕 鼻孔煽动 唇口红肿 齿牙肿痛 口臭[附:口苦、口酸、口辛、口甘、口淡、口糜] 舌肿、舌痛、重舌、舌强、舌麻、舌木、舌缩 喉蛾 两手膀背痛 心痛 胃痛 脐痛 疝证 遗精
  • 淋证
  • 膝肿痛
  • 脚气
  • 喘证
  • 汗证
  • 健忘
  • 惊悸
  • 不卧
  • 痢证
  • 呃逆
  • 心病不安
  • 反胃
  • 癫狂
  • 胀满
  • 小儿抽掣
  • 中风
  • 中痰
  • 中食
  • 脱肛
  • 痔疮
  • 赤白浊
  • 肺病咳嗽
  • 血证门
  • 发斑
  • 痿躄
  • 虚劳
  • 厥证
  • 谵语
  • 卷二\女科门 经水先期而至或十七八九日,二十四王日者是也 经水后期而至或三十七八日,四五十日,及两三月者是也 经来淋漓不断 经水来多而色紫成块 经水来少而色淡 经水将行而腹痛 经水行后而腹痛 妇人经闭不行或四五十日,或两三月者是也 崩 带 求嗣约言 妊娠 小儿诸疾约言
  • 经水先期而至或十七八九日,二十四王日者是也
  • 经水后期而至或三十七八日,四五十日,及两三月者是也
  • 经来淋漓不断
  • 肺痿肺痈
  • 经水来多而色紫成块
  • 经水来少而色淡
  • 经水将行而腹痛
  • 经水行后而腹痛
  • 妇人经闭不行或四五十日,或两三月者是也
  • 求嗣约言
  • 妊娠
  • 小儿诸疾约言
  • 胃病不食
  • 卷二\外科约言
  • 伤寒溯源解
  • 辩温约言
  • 辩认邪盛热炽血伤病情 干呕不止 张目谵语 口渴饮冷不止 大汗如雨 舌苔干黄烦躁不宁 狂叫不避亲疏 二便不利 鼻如煤烟 肛门似烙 小便涓滴作痛 食入即吐 昏沉不省人事 日晡发热饮冷妄言鬼神 呃逆不止 鼻血如注 斑疹频发 喉痛厥逆 脓血下行不止 皮毛干粗 筋挛拘急 阴囊如斗 周身红块 身冷如冰形如死人 头面肿痛
  • 干呕不止
  • 张目谵语
  • 口渴饮冷不止
  • 大汗如雨
  • 舌苔干黄烦躁不宁
  • 脾病呕吐泄泻
  • 狂叫不避亲疏
  • 二便不利
  • 鼻如煤烟
  • 肛门似烙
  • 小便涓滴作痛
  • 食入即吐
  • 昏沉不省人事
  • 日晡发热饮冷妄言鬼神
  • 呃逆不止
  • 鼻血如注
  • 肝病筋挛
  • 斑疹频发
  • 喉痛厥逆
  • 脓血下行不止
  • 皮毛干粗
  • 筋挛拘急
  • 阴囊如斗
  • 周身红块
  • 身冷如冰形如死人
  • 头面肿痛
  • 大便不利

    按大便不利一证,有阳虚、阴虚、阳明胃实、肺移燥热之别。

    因阳虚者,由下焦火衰,不能化下焦之阴,阴主静而不动,真气不能施其运行之力,故大便不利。其人定见无神,面目唇口青黑,满口津液,不思茶水,虽十余日不便,而并无腹胀、烦燥不安等情。即有渴者,定喜热汤,冷物全然不受,他书称为阴结寒闭者,即此也。法宜扶阳,如回阳饮加安桂、砂仁、白通汤,附子甘草汤之类。

    因阴虚者,由火旺伤血,血液枯稿,肠中之糟粕干涩不行,如船舟之无水而停滞不动也。其人定多烦躁,声音响亮,渴欲饮冷,吐痰干黄,脉或洪大细数。他书称为热结阳秘者,即此也。法宜养血清热,如润燥汤、麻仁丸、养血汤,加麦芽、香附、蜂蜜之类。

    因阳明胃实者,由外邪入胃,从胃热而化为热邪,热甚则胃中津液立亡,故不利。其人定见恶热,口臭,身轻,气粗饮冷,与夫狂妄谵语,痞满实燥坚等情。法宜急下以存阴,如大小承气汤之类。

    因肺移燥者,由燥邪乘肺,肺与大肠为表里,表分受邪,渐及里分,其势自然。其人定多烦渴,皮肤不泽,大便胀甚,欲下不下。法宜清燥为主,如甘桔二冬汤,益元散之类。

    以上治法,不拘男妇老幼,皆宜如此。故曰:有是病,宜是药,切勿惑于老幼、附子、大黄之说也。[i][眉批]知非氏曰:细维大肠主糟粕,原自胃中传入,其热颇顺。《经》曰:胃实则肠虚,肠实则胃虚。指糟粕出入而言。其所以运化糟粕,则在元气,元气出入升降,运化精微。今病人大便不利,仍是气机不利,总贵在病机病情上求之。学者肌要先明理法,然后临证审察的确,或回阳,或清热,或急下,方有胆量把握。不然误下误清,虽不遭谤,倘用回阳,岂不惑已惑人?钦安指点亲切,当细必讲究,亦不可恃有此按,不揣病源,致临机而仍蹈徒法,不能以自行之弊也。[/i]

    近来市习,一见大便不利,多用大黄与滋阴润肠之香油、蜂蜜、麻仁、郁李、归、芍之类,并不问及阴阳,受害实多,而人不察,良可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