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脉经》 > 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二
  • 西晋·王叔和着
  • 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
  • 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
  • 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二
  • 平产后诸病郁冒中风发热烦呕下利证第三
  • 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居经证第四
  • 平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诸病证第五
  • 平咽中如有炙腐喜悲热入血室腹满证第六
  • 平阴中寒转胞阴吹阴生疮脱下证第七
  • 平妇人病生死证第八
  • 平小儿杂病证第九
  • 卷十 上足三阳脉 上足三阴脉 上阳跷阴跷带脉
  • 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
  • 上足三阳脉
  • 上足三阴脉
  • 上阳跷阴跷带脉
  • 辨脉阴阳大法第九
  • 平虚实第十
  • 从横逆顺伏匿脉第十一
  • 辨灾怪恐怖杂脉第十二
  • 迟疾短长杂脉法第十三
  • 平人得病所起第十四
  • 诊病将瘥难已脉第十五
  • 卷二 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一 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二 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 平奇经八脉病第四
  • 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一
  • 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二
  • 平三关病候并治宜第三
  • 平奇经八脉病第四
  • 卷三 肝胆部第一 心小肠部第二 脾胃部第三 肺大肠部第四 肾膀胱部第五
  • 肝胆部第一
  • 心小肠部第二
  • 脾胃部第三
  • 肺大肠部第四
  • 肾膀胱部第五
  • 卷一 脉形状指下秘决第一(二十四种) 平脉早晏法第二 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 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 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第五 持脉轻重法第六 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 辨脏腑病脉阴阳大法第八 辨脉阴阳大法第九 平虚实第十 从横逆顺伏匿脉第十一 辨灾怪恐怖杂脉第十二 迟疾短长杂脉法第十三 平人得病所起第十四 诊病将瘥难已脉第十五
  • 卷四 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 平杂病脉第二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三 诊四时相反脉证第四 诊损至脉第五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六 诊百病死生诀第七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八
  • 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
  • 平杂病脉第二
  •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三
  • 诊四时相反脉证第四
  • 诊损至脉第五
  •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六
  • 诊百病死生诀第七
  •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八
  • 卷五 张仲景论脉第一 扁鹊阴阳脉法第二 扁鹊脉法第三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四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
  • 脉形状指下秘决第一(二十四种)
  • 张仲景论脉第一
  • 扁鹊阴阳脉法第二
  • 扁鹊脉法第三
  •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四
  •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五
  • 卷六 肝足厥阴经病证第一 胆足少阳经病证第二 心手少阴经病证第三 小肠手太阳经病证第四 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 胃足阳明经病证第六 肺手太阴经病证第七 大肠手阳明经病证第八 肾足少阴经病证第九 膀胱足太阳经病证第十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第十一
  • 肝足厥阴经病证第一
  • 胆足少阳经病证第二
  • 心手少阴经病证第三
  • 小肠手太阳经病证第四
  • 平脉早晏法第二
  • 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
  • 胃足阳明经病证第六
  • 肺手太阴经病证第七
  • 大肠手阳明经病证第八
  • 肾足少阴经病证第九
  • 膀胱足太阳经病证第十
  •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第十一
  • 卷七 病不可发汗证第一 病可发汗证第二 病发汗以后证第三 病不可吐证第四 病可吐证第五 病不可下证第六 病可下证第七 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 病可温证第九 病不可灸证第十 病可灸证第十一 病不可刺证第十二 病可刺证第十三 病不可水证第十四 病可水证第十五 病不可火证第十六 病可火证第十七 热病阴阳交并少阴厥逆阴阳竭尽生死证第十八 重实重虚阴阳相附生死证第十九 热病生死期日证第二十 热病十逆死证第二十一 热病五脏气绝死日证第二十二 热病至脉死日证第二十三 热病脉损日死证第二十四
  • 病不可发汗证第一
  • 病可发汗证第二
  • 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
  • 病发汗以后证第三
  • 病不可吐证第四
  • 病可吐证第五
  • 病不可下证第六
  • 病可下证第七
  • 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
  • 病可温证第九
  • 病不可灸证第十
  • 病可灸证第十一
  • 病不可刺证第十二
  • 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
  • 病可刺证第十三
  • 病不可水证第十四
  • 病可水证第十五
  • 病不可火证第十六
  • 病可火证第十七
  • 热病阴阳交并少阴厥逆阴阳竭尽生死证第十八
  • 重实重虚阴阳相附生死证第十九
  • 热病生死期日证第二十
  • 热病十逆死证第二十一
  • 热病五脏气绝死日证第二十二
  • 平脉视人大小长短男女逆顺法第五
  • 热病至脉死日证第二十三
  • 热病脉损日死证第二十四
  • 卷八 平卒尸厥脉证第一 平湿脉证第二 平阳毒阴毒百合狐惑脉证第三 平霍乱转筋脉证第四 平中风历节脉证第五 平血痹虚劳脉证第六 平消渴小便利淋脉证第七 平水气黄汗气分脉证第八 平黄胆寒热疟脉证第九 平胸痹心痛短气贲豚脉证第十 平腹满寒疝宿食脉证第十一 平五脏积聚脉证第十二 平惊悸衄吐下血胸满瘀血脉证第十三 平呕吐哕下利脉证第十四 平肺痿肺痈咳逆上气淡饮脉证第十五 平痈肿肠痈金疮侵淫脉证第十六
  • 平卒尸厥脉证第一
  • 平湿脉证第二
  • 平阳毒阴毒百合狐惑脉证第三
  • 平霍乱转筋脉证第四
  • 平中风历节脉证第五
  • 平血痹虚劳脉证第六
  • 平消渴小便利淋脉证第七
  • 持脉轻重法第六
  • 平水气黄汗气分脉证第八
  • 平黄胆寒热疟脉证第九
  • 平胸痹心痛短气贲豚脉证第十
  • 平腹满寒疝宿食脉证第十一
  • 平五脏积聚脉证第十二
  • 平惊悸衄吐下血胸满瘀血脉证第十三
  • 平呕吐哕下利脉证第十四
  • 平肺痿肺痈咳逆上气淡饮脉证第十五
  • 平痈肿肠痈金疮侵淫脉证第十六
  • 卷九 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 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二 平产后诸病郁冒中风发热烦呕下利证第三 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居经证第四 平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诸病证第五 平咽中如有炙腐喜悲热入血室腹满证第六 平阴中寒转胞阴吹阴生疮脱下证第七 平妇人病生死证第八 平小儿杂病证第九
  • 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第二

    妇人怀胎,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二月,足少阳脉养。三月,手心主脉养。四月,手少阳脉养。五月,足太阴脉养。六月,足阳明脉养。七月,手太阴脉养。八月,手阳明脉养。九月,足少阴脉养。十月,足太阳脉养。诸阴阳各养三十日活儿。手太阳、少阴不养者,下主月水,上为乳汁,活儿养母。怀娠者不可灸刺其经,必堕胎。

    妇人怀娠三月而渴,其脉反迟者,欲为水分。复腹痛者,必堕胎。

    脉浮汗出者,必闭。其脉数者,必发痈脓。五月、六月脉数者,必向坏。脉紧者,必胞漏。

    脉迟者,必腹满而喘。脉浮者,必水坏为肿。

    问曰:有一妇人,年二十所,其脉浮数,发热呕咳,时下利,不欲食。脉复浮,经水绝,何也?

    师曰:法当有娠。何以故?此虚家法当微弱,而反浮数,此为戴阳。阴阳和合,法当有娠。到立秋,热当自去。何以知然?数则为热,热者是火,火是木之子,死于未。未为六月位,土王,火休废,阴气生,秋节气至,火气当罢,热自除去,其病即愈。

    师曰:乳后三月有所见,后三月来,脉无所见,此便是躯。有儿者护之,恐病利也,何以故?怀妊阳气内养,乳中虚冷。故令儿利。

    妇人怀娠,六月、七月,脉弦发热,其胎逾腹,腹痛恶寒,寒者小腹如扇之状。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妇人妊娠七月,脉实大牢强者生,沉细者死。

    妇人妊娠八月,脉实大牢强弦紧者生,沉细者死。

    妇人怀躯六月、七月,暴下斗余水,其胎必倚而堕。此非时,孤浆预下故也。

    师曰:寸口脉洪而涩,洪则为气,涩则为血。气动丹田,其形即温。涩在于下,胎冷若冰。阳气胎活,阴气必终。

    欲别阴阳,其下必僵。假令阳终,畜然若杯。

    问曰:妇人妊娠病,师脉之,何以知此妇人双胎,其一独死,其一独生?而为下其死者,其病即愈,然后竟免躯,

    其脉何类?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卫气平调,荣气缓舒。阳施阴化,精盛有余,阴阳俱盛,故成双躯。今少阴微紧,血即浊凝,经养不周,胎则偏夭。少腹冷满,膝膑疼痛,腰重起难,此为血理。若不早去,害母失胎。

    师曰:妇人有胎腹痛,其人不安,若胎病不长,欲知生死,令人摸之,如覆杯者则男,如肘头参差起者女也。冷在何面?冷者为死,温者为生。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中生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漏(一云阻),胶艾汤主之。

    妇人妊娠,经断三月,而得漏下,下血四十日不止,胎欲动,在于脐上,此为。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也,所以下血不止者,其不去故也。当下其,宜桂枝茯苓丸。

    问曰:妇人病,经水断一、二月,而反经来,今脉反微涩,何也?

    师曰:此前月中,若当下利,故令妨经。利止,月经当自下,此非躯也。

    妇人经自断而有躯,其脉反弦,恐其后必大下,不成躯也。

    妇人怀躯,七月而不可知,时时衄血而转筋者,此为躯也。衄时嚏而动者,非躯也。脉来近去远,故曰反,以为有躯,而反断,此为有阳无阴故也。

    妇人经月下,但为微少。师脉之,反言有躯,其后审然,其脉何类?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阴阳俱平,荣卫调和,按之滑,浮之则轻,阳明、少阴,各如经法,身反洒淅,不欲食饮,头痛心乱,呕哕欲吐,呼则微数,吸则不惊,阳多气溢,阴滑气盛,滑则多实,六经养成,所以月见,阴见阳精,汁凝胞散,散者损堕。设复阳盛,双妊二胎。今阳不足,故令激经也。

    妇人妊娠,小便难,饮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妇人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洒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妇人妊娠,宜服当归散,即易产无疾苦。

    师曰:有一妇人来诊(一作脉),自道经断不来。师言:一月为,二月为血,三月为居经。是定作躯也,或为血积,譬如鸡乳子,热者为禄,寒者多浊,且当须后月复来,经当入月几日来。假令以七日所来,因言且须后月十日所来相间。

    设其主复来者,因脉之,脉反沉而涩,因问曾经半生,若漏下亡血者,定为有躯。其人言实有是,宜当护之。今经微弱,恐复不安。设言当奈何?当为合药治之?

    师曰:有一妇人来诊,自道经断,即去,师曰:一月血为闭,二月若有若无,三月为血积,譬如鸡伏子,中寒即浊,中热即禄,欲令胎寿,当治其母,挟寒怀子,命则不寿也。譬如鸡伏子,试取鸡一毛拔去,覆子不遍,中寒者浊。今夫人有躯,少腹寒,手掌反逆,奈何得有躯?妇人因言,当奈何?师曰:当与温经汤。设与夫家俱来者,有躯。与父母家俱来者,当言寒多,久不作躯。

    师曰:有一妇人来诊,因言阴阳俱和调,阳气长,阴气短,但出不入,去近来远,故曰反。以为有躯,偏反血断,断来几日,假令审实者,因言急当治,恐经复下。设令宫中人,若寡妇无夫,曾夜梦寐交通,邪气或怀久作瘕,急当治,下服二汤。设复不愈,因言发汤,当中。下胎而反不下,此何等意邪?可使且将视赤乌(一作赤马)。

    师曰:若宫里张氏不瘥,复来相问。(臣亿等详此文理脱误不属无本可校以示阙疑余皆效此。)

    师曰:脉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为躯,桂枝主之,法六十日当有娠。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方在《伤寒》中。

    妇人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平而微者实,奄续法也。而反微涩,其人不亡血、下利,而反甚,其脉虚,但坐乳大儿及乳小儿,此自其常,不能令甚虚竭,病与亡血虚等,必眩冒而短气也。

    师曰:有一妇人好装衣来诊,而得脉涩,因问曾乳子下利,乃当得此脉耳,曾半生漏下者,可。设不者,经断三月、六月。设乳子漏下,可为奄续,断小儿勿乳,须利止复来相问,脉之。

    师曰:寸口脉微迟,尺微于寸,寸迟为寒,在上焦,但当吐耳。今尺反虚,复为强下之,如此,发胸满而痛者,必吐血,少腹痛、腰脊痛者,必下血。师曰:寸口脉微而弱,气血俱虚,若下血、呕吐、汗出者可;不者,趺阳脉微而弱。

    春以胃气为本,吐利者可;不者,此为水气,其腹必满,小便则难。

    妇人常呕吐而胃反,若常喘(一作多唾),其经又断,设来者,必少。

    师曰:有一妇人,年六十所,经水常自下,设久得病利,少腹坚满者为难治。

    师曰:有一妇人来诊,言经水少,不如前者,何也?师曰:曾更下利,若汗出、小便利者可。何以故?师曰:亡其津液,故令经水少。设经下反多于前者,当所苦困。当言恐大便难,身无复汗也。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抟,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溏,胃气衰则身体肿。

    少阳脉畀,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一作水分)师曰:寸口脉沉而数,数则为出,沉则为入,出则为阳实,入则为阴结。趺阳脉微而弦,微则无胃气,弦则不得息。少阴脉沉而滑,沉则为在里,滑则为实,沉滑相抟,血结胞门,其藏不泻,经络不通,名曰血分。

    问曰:病有血分。何谓也?

    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为难治。

    问曰:病有水分,何谓也?

    师曰: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当下。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迟在上,紧在下。迟则为寒,名曰浑。阳浊则湿,名曰雾。紧则阴气栗,脉反濡弱,濡则中湿,弱则中寒,寒湿相搏,名曰痹。腰脊骨节苦烦,肌为不仁,此当为痹。而反怀躯,迟归经,体重,以下脚为肿,按之没指,腰冷不仁,此为水怀。喘则倚息,小便不通,紧脉为呕,血气无余,此为水分。荣卫乖亡,此为非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