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帝内经·素问》 >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 《黄帝内经》简介
  • 阴阳别论篇第七
  •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 五藏生成篇第十
  •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 热论篇第三十一
  • 刺热篇第三十二
  •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 疟论篇第三十五
  • 刺疟篇第三十六
  •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 咳论篇第三十八
  •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 腹中论篇第四十
  •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 风论篇第四十二
  • 痹论篇第四十三
  • 痿论篇第四十四
  • 厥论篇第四十五
  •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 脉解篇第四十九
  • 刺要论篇第五十
  •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 针解篇第五十四
  •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 骨空论篇第六十
  •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 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 示从容论第七十六
  •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 阴阳离合篇第六
  •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

    两眉头各一。

    入发至项三寸半傍五,相去三寸。

    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

    项中大筋两旁,各一。

    风府两旁,各一。

    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脏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

    委中以下至足小趾旁,各六俞。

    足少阳脉气所发者,六十二穴,两角上各二。

    直目上发际内各五。

    耳前角上各一。

    耳前角下各一。

    锐发下,各一。

    客主人,各一。

    耳后陷中,各一。

    下关各一。

    耳下牙车之后,各一。

    缺盆各一。

    掖下三寸,胁下至胠,八间各一。

    髀枢中傍,各一。

    膝以下至足小趾次趾各六俞。

    足阳明脉气血所发者,六十八穴,额颅发际旁各三。

    面鼽骨空各一。

    大迎之骨空各一。

    人迎各一。

    缺盆外骨空各一。

    膺中骨间各一。

    侠鸠尾之外,当乳下三寸,侠胃脘各五。

    侠脐广三寸,各三。

    下齐二寸,侠之各三。

    气街动脉各一。

    伏兔上各一。

    三里以下至足中趾各八俞,分之所在穴空。

    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目内眦各一。

    目外各一。

    鼽骨下各一。

    耳郭上各一。

    耳中各一。

    巨骨穴各一。

    曲掖上骨穴各一。

    柱骨上陷者各一。

    上天窗四寸,各一。

    肩解各一。

    肩解下三寸,各一。

    肘以下至手小指本各六俞。

    手阳明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鼻空外廉项上,各二。

    大迎骨空各一。

    柱骨之会各一。

    髃骨之会各一。

    肘以下至手大指次指本各六俞。

    手少阳脉气所发者三十二穴:鼽骨下各一。

    眉后各一。

    角上各一。

    下完骨后各一。

    项中足太阳之前各一。

    侠扶突各一。

    肩贞各一。

    肩贞下三寸分间各一。

    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本各六俞。

    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

    项中央二。

    发际后中八。

    面中三。

    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

    至骶下凡二十一节脊椎法也。

    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

    膺中骨陷中各一。

    鸠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横骨六寸半一,腹脉法也。

    下阴别一。

    目下各一。

    下唇一。

    断交一。

    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侠鸠尾外各半寸,至齐寸一。

    侠齐下旁各五分,至横骨寸一,腹脉法也。

    足少阴舌下。

    厥阴毛中急脉各一。

    手少阴各一。

    阴阳蹻各一。

    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

    凡三百六十五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