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帝内经·素问》 >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 《黄帝内经》简介
  • 阴阳别论篇第七
  •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 五藏生成篇第十
  •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 热论篇第三十一
  • 刺热篇第三十二
  •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 疟论篇第三十五
  • 刺疟篇第三十六
  •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 咳论篇第三十八
  •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 腹中论篇第四十
  •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 风论篇第四十二
  • 痹论篇第四十三
  • 痿论篇第四十四
  • 厥论篇第四十五
  •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 脉解篇第四十九
  • 刺要论篇第五十
  •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 针解篇第五十四
  •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 骨空论篇第六十
  •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 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 示从容论第七十六
  •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 阴阳离合篇第六
  •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

    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

    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

    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

    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

    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

    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

    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

    刺郗中大脉,令人仆脱色。

    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

    刺脊间中髓为伛。

    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

    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

    刺手鱼腹内陷为肿。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

    刺膝膑出液为跛。

    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

    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

    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

    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之不屈伸。

    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

    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

    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

    刺腨肠内陷,为肿。

    刺眶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

    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