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帝内经·素问》 > 刺热篇第三十二
  • 《黄帝内经》简介
  • 阴阳别论篇第七
  •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 五藏生成篇第十
  •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 热论篇第三十一
  • 刺热篇第三十二
  •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 疟论篇第三十五
  • 刺疟篇第三十六
  •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 咳论篇第三十八
  •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 腹中论篇第四十
  •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 风论篇第四十二
  • 痹论篇第四十三
  • 痿论篇第四十四
  • 厥论篇第四十五
  •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 脉解篇第四十九
  • 刺要论篇第五十
  •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 针解篇第五十四
  •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 骨空论篇第六十
  •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 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 示从容论第七十六
  •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 阴阳离合篇第六
  • 刺热篇第三十二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肾热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胻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淡淡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颐先赤。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则死。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出也。

    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应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

    热病始手臂病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

    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

    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

    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

    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其热病内连肾,少阳之脉色也。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膈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荣在骶也,项上三椎陷者中也。

    颊下逆颧为大瘕;下牙车为腹满;颧后为胁痛;颊上者膈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