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止园医话》 > 九、头痛
  • 罗止园(着)
  • 呼吸器
  • 排泻器
  • 神经系
  • 五官器
  • 生殖器
  • 二、中医生理学 五脏 六腑 此外
  • 五脏
  • 六腑
  • 此外
  • 病理学合参卷二 一、热 二、痛 三、血 四、呕吐 五、谵语 六、泻 七、肿,胀 八、汗 九、头痛 十、咳嗽 十一、喘喘 十二、厥逆 十三、心悸 十四、呃逆 十五、口干 十六、二便不禁 十七、炎症
  • 内容提要
  • 一、热
  • 二、痛
  • 三、血
  • 四、呕吐
  • 五、谵语
  • 六、泻
  • 七、肿,胀
  • 八、汗
  • 九、头痛
  • 十、咳嗽
  • 生理学合参卷一 一、西医生理学 脑 血液 皮肤 消化器 循环器 呼吸器 排泻器 神经系 五官器 生殖器 二、中医生理学 五脏 六腑 此外
  • 十一、喘喘
  • 十二、厥逆
  • 十三、心悸
  • 十四、呃逆
  • 十五、口干
  • 十六、二便不禁
  • 十七、炎症
  • 病症卷三 一、传染病类 伤寒 温病 痧疹 痢 咳嗽 肺痨 二、杂病类 血崩 头痛及眩晕 胃溃疡 怔忡 肿胀 久泻 慢惊风 盲肠炎 胁痛 疝
  • 一、传染病类
  • 伤寒
  • 一、西医生理学 脑 血液 皮肤 消化器 循环器 呼吸器 排泻器 神经系 五官器 生殖器
  • 温病
  • 痧疹
  • 咳嗽
  • 肺痨
  • 二、杂病类
  • 血崩
  • 头痛及眩晕
  • 胃溃疡
  • 怔忡
  • 肿胀
  • 久泻
  • 慢惊风
  • 盲肠炎
  • 胁痛
  • 血液
  • 皮肤
  • 消化器
  • 循环器
  • 九、头痛

    头痛、眩晕、神昏、谵语此种病象,更须分别虚证、实证论治,不可含混。大凡实证多新得,轻则眩晕(温病多有),重则头痛(温病、伤寒,凡热性病初作,多有此症。所谓表证,宜用发散药,然温病逆传已危,绝无表邪,而头奇痛者更多,此时万不可误认仍有表证在也。)再重(邪已入内)则神昏、谵语、发狂,此盖由于脑神经受侵袭(瞄膜炎、脑充血均有头痛。),在中医则责之心包络受邪(不属于表证矣),热邪胶滞膻中(邪入心包血分,亦有似表证之极重头痛、头昏,但不恶寒,而呕吐极甚,医者应参看其他症象认定之。)。此症在温热病中,最易误治,率因医者仅知内热二宇(虽此不能谓之误认,然一味清解或攻下。大便愈下,上热愈结,津液因热耗与攻下而益伤,陡变惊厥角弓反张、鼻干目吊、上窜无泪,或四肢厥逆、狂躁烦闷、胸高气促、呕逆、精神昏迷,粗工见此症状,认为结胸,与以小陷胸汤,是谓无的放矢。更或大加攻下,与以承气汤,是谓攻伐无过,盖邪不在肠胃,愈泻愈危,下愈虚,上愈实,医药杀人,即在于此。余对此症,不厌反复叮咛,必使学者深识此症为(内闭)邪热在上,邪入膻中,邪在血分,如非大便燥或热结旁流,此症不但不可仅仅调胃,更不可鲁莽攻下,致误人命,戒之戒之。)而不能分清热在何处。用药初则清凉,继则甘寒,继则苦降(此三法非无效者,但至内闭之候,无济于事矣。),三法既施,束手无策矣。(西药对于内闭险症,绝对无效,不必试用。)兹将余治温病试验所得,有效方法,详列于下,以备参考。(此由论头痛、.眩晕、神昏、谵语等病理,连类而及,阅者勿以为不伦也。)

    ①初得温病,咳嗽、头痛、呕吐、身酸或痛,舌白苔或无苔,脉或浮洪,身热或微恶寒,治宜注重上焦(肺经)类以轻清之品,开发肺气。例如连翘、双花、菊花、桑叶、绿豆皮、竹叶、贝母、荆芥、防风、薄荷、苏叶等(此后四味,初得有外寒束缚,头痛、身痛或恶寒者,方可加入。温病忌汗四字,须活看,不必拘泥。)治之为宜。

    ②温病稍久,邪不得解,口渴烦闷呕吐,舌苔黄绛,小便赤短,大便或燥或泻极臭之稀粪,身热,头晕头痛(此时头痛,万不可认为表证)脉沉数洪实甚则或反沉小(四肢厥逆咏多沉小儿拍宜注重胃中实热,酌加苦寒方可,若仍尽用轻清之品,病重药轻,无济于事,必兼用川连、石菖蒲、桑皮、瓜蒌或石膏、黄芩、栀子、郁金等(西医谓石膏毫无效用,盲从者即置之弗用,可再细心试验,即知余列此味,非率而操觚者),橘红、陈皮、大黄(余于此症,喜熟军,以温病病在上焦,不宜大下,故稍用熟军亦有大效,过下之弊,往往演成内闭外脱之险症,又不可不慎也)等药。此外再以病之情状加入清轻芳香、清热解毒之品,率多奇效。(参看医验)

    ③温病七、八日后,失治,热邪逆传入膻中,实为危候。(温病初起不难治愈,入此阶段杀人极速,中医奥妙即在此处,起死回生其效如神。惜学者临症茫然,不易臻此境也。)此时病者,并不能指定何处痛苦,所最著者,精神昏迷,呕逆更甚,头痛、头晕、无汗(绝非表证),或自汗,四肢厥逆,(若系多日不大便,小便赤短,潮热,亦可稍用泻药,大便不结不腹痛者勿用。)

    目瞑,鼻干无涕泪,身体发痉,狂躁,胸高气促,(小儿误服泻药,尤多此现象,非陷胸症也。)甚则角弓反张。若用泻药太过,下愈通,上愈实(渚窍将闭),医者须认定此症,即系邪闭膻中。无形、无质,胶滞郁结既不在胃腑,亦不在肠,屡用攻下,是速其死也,此时惟一治法,即在以芳香上宣诸窍(石菖蒲、郁金、金银花、连翘、石斛等类,再佐以其他清热解毒之药),此时犀角一味,为必不可少之品(此药最昂贵,必要时匆惜也),至宝丹、紫雪丹,更为有效(此药开窍最速),神昏发痉之候,速以此类药救之,再参以滋阴药,例如生地、元参、麦冬,及以上芳香诸品,大剂(若呕逆太甚,可分数次服)缓缓与服(能一次服更佳,可一日两剂。),强半有生望也(此症稍延时日,多致不救。)。

    久病亦有实证,例如胃溃疡症,率多经年累月,吾人读书要灵活,不可拘泥,胃脘痛一症,最要与心痛详辨,凡心口痛,而无吞酸、便秘、食后胀闷、呕吐嘈杂等等胃病现症者,多系心痛(绞心症、心炎等),宜以西药(中药无效)治疗,凡心口绞痛、气短,一经劳动凉风,立时痛起,喘促不能起立,痛时上连胸背(间有吐白沫一二次者)者,皆心痛危症,死期近矣,不可认为胃痛也(心痛一症,中医往往不易认识,故附识于此)。

    以上因论神昏谵语,连类及于温病,又特举出温病内闭之危症,以告学者。此段文字应与前论大热似寒一节对照,自不致有误认。盖大热似寒之危症,是上关下格。(即肠胃热滞,上下不通气,因而内外不通气,是有形之热滞,所以非急开下窍不可,用重泻药)温病热入膻中之危象,是内闭外脱。(系热痰胶滞膻中,因而肺胀血滞心包,内外不通气,并非肠胃不通气,与肠尤无涉,是无形之热滞,所以越用泻药,病越加重,非急开诸窍不可。)此数语最为紧要,临症时要认清也。

    至若虚证之头痛、眩晕,率多久病,不难辨认。大凡头痛时发时愈,或偏头痛,或眩晕,最为常见。中医论此症(此症亦有因实证头痛日久失治,转变为虚证头痛者,不可不知),率谓清阳不升,风火乘虚上攻(肝风)巅顶,及浊阴阻滞,气血瘀痹而然。;此说骤观之似近玄虚,然细参此理,实与西医神经性头痛、眩晕之说吻合。盖中医无神经二字,凡所谓络及孙络等名词,多指神经系而言,故有久病入络之说。其法之最有效者,例如熄内风(平肝滋阴之药,滋肾液,及镇摄潜阴,宣和清阳等药,屡试屡验,绝非玄虚(参看医验)。西药中治头痛、眩晕等药,亦非常灵验,然药力持续时间甚短,且不宜于虚证,屡试皆然,故附录于此(久服西药止头痛、眩晕,恐有侵害心脏之弊,且易呕吐,不可不慎。)。于必不得已时,偶一用之,略以缓和病势则可,慎勿常久服用也。(近人对于西药.一知半解,辄好滥用,最为危验,治此症之药,例如安基比林、咖啡涅等,均属剧药,如无真正西医学识,万不可任意用之,而咖啡涅一药,尤属剧烈,用不得当,危险立至,不可不知。)此症脉弦细者易治,洪大有力或无力(老年入及阳虚者多有此咏,此即西医说血压高之现脉),神昏谵语,亦有虚证(无热)至久病将死,多有此现象,不易挽救矣。

    眼病及牙病,均能牵及头痛(神经影响),应先治疗眼病,或摘去病齿,头痛自愈。此非西医不能胜任,服中药及西药,绝对无效。(凡有长久之头痛,屡治不愈,必请牙科或眼科专门西医,检查确实后,治其本病,原因既去,(例如牙龈有脓)头痛自然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