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止园医话》 > 七、肿,胀
  • 罗止园(着)
  • 呼吸器
  • 排泻器
  • 神经系
  • 五官器
  • 生殖器
  • 二、中医生理学 五脏 六腑 此外
  • 五脏
  • 六腑
  • 此外
  • 病理学合参卷二 一、热 二、痛 三、血 四、呕吐 五、谵语 六、泻 七、肿,胀 八、汗 九、头痛 十、咳嗽 十一、喘喘 十二、厥逆 十三、心悸 十四、呃逆 十五、口干 十六、二便不禁 十七、炎症
  • 内容提要
  • 一、热
  • 二、痛
  • 三、血
  • 四、呕吐
  • 五、谵语
  • 六、泻
  • 七、肿,胀
  • 八、汗
  • 九、头痛
  • 十、咳嗽
  • 生理学合参卷一 一、西医生理学 脑 血液 皮肤 消化器 循环器 呼吸器 排泻器 神经系 五官器 生殖器 二、中医生理学 五脏 六腑 此外
  • 十一、喘喘
  • 十二、厥逆
  • 十三、心悸
  • 十四、呃逆
  • 十五、口干
  • 十六、二便不禁
  • 十七、炎症
  • 病症卷三 一、传染病类 伤寒 温病 痧疹 痢 咳嗽 肺痨 二、杂病类 血崩 头痛及眩晕 胃溃疡 怔忡 肿胀 久泻 慢惊风 盲肠炎 胁痛 疝
  • 一、传染病类
  • 伤寒
  • 一、西医生理学 脑 血液 皮肤 消化器 循环器 呼吸器 排泻器 神经系 五官器 生殖器
  • 温病
  • 痧疹
  • 咳嗽
  • 肺痨
  • 二、杂病类
  • 血崩
  • 头痛及眩晕
  • 胃溃疡
  • 怔忡
  • 肿胀
  • 久泻
  • 慢惊风
  • 盲肠炎
  • 胁痛
  • 血液
  • 皮肤
  • 消化器
  • 循环器
  • 七、肿,胀

    此二症不必相兼,更有虚实之分,不可混同,且肿之原因极多(例如充血性水肿、瘀血牲水肿之类),西医病理学言之甚详,必须参考。兹所欲言者,仅为习见之虚肿(俗有水臌、气臌之名或称浮肿,及腹胀之二者,以本编叙述,皆历经实验之症,故不欲多所铺张,故示渊博。然仅此二者之实验,学者苟能深信不疑,则于此极难诊治之臌症已不啻得一指南针矣。大凡肿胀二症,在中医大约以肿属水病,胀属气病,水病之中,又分阳水和阴水。推其意义,凡实证(皆因风、因热、因湿、因气以成,邪自外来皆有余之象。初得之病,偶尔浮肿皆属此类。),偶尔之浮肿,率多暴得之症,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热泻,或有寒热呕吐,骨节疼痛,舌苔黄绛或白厚,或皮肤起有红点,(虚肿二便亦有不利,不可相混)脉象实而有力。此种症象,率宜发散,宣通、利水、顺气、清热、甚则宜于攻下(注意以上之肿系属暴得,例如温病多有之)。中药内之麻黄、防风、生姜、桂枝、防己、柴胡。半夏、杏仁、陈皮、厚朴、茯苓、猪苓、泽泻、黄芩、栀子、大黄、芒硝、瓜蒌仁等,均为有效之品,西药内之硫苦、醋剥亦极有效,但若系久病之虚肿,则万不可用也。以上系治暴得之水肿,皆有效。余曾见一医为人治一久病之水肿,始用麻黄等发汗,继用硫苦等泻之,一误再误,因而病死,(以此药西医书中有治脚气水肿特效之语,故误用之)可不慎欤!

    虚证之肿,率多久病,其症象皆系渐渐而来(与实证暴然而肿者正相反),其原因,中医书谓为脾、肺、肾三经虚弱,不能气化。其症候率溺少、食少、无汗、无津液,渐渐四肢浮肿,日久延及全身尽肿(此症大便或溏或燥,绝不可误用行气泻下之药,若系男子,则肾囊亦肿。)症自内发(皆不足之象,中医谓之阴水),脉象多细弱,然亦有反见洪大无力之脉者(吐者、泻者亦有之),皮肤肿处,以手按之,多不能复起(如按湿面),皮肤苍白(发热者甚少)。中医有效治、人参、黄芪之类)、补阳(附子、肉桂、干姜等)、补肾(补骨脂等)等法为最确实,西药中之巴拉奴妥林亦有效(单用西药则不效。)对于虚肿之症,尤宜于相当方剂之中,加以淡渗利尿之品(茯苓皮必重用,或酌加其他利水之药),且宜兼顾胃气,稍加砂仁。实证浮肿,原因一去,其肿立消(例如温病关节肿不必治肿,温毒既散肿必自愈。),不必深谈。兹所欲述者,为治久病虚证之肿之要诀,此症认定后,即以大剂之补品,放胆与服,不可因有千呕,或自觉有热气冲咽胸满等现象,而不敢用补晶。药味愈简愈好,药量愈大愈好,补剂之中,加以渗利,加以和胃之品,重者数十剂,轻者十余荆,无不收功(参看医验,。余往往接治他医不治之虚肿,仍就原方,只减去其杂滥不关重要之品(例如补心、补肺、补血等药),而加重其适合本症之药(例如参,芪、桂、附,往往加至八钱至一两),简单数味,药力专而效反大,数剂后无不见效者,药虽平常,效已实验。此即余治本症最得意之处,愿以告同好也(虚肿单用西药多无效,外科手术亦不能适用,于全身皆肿之后即放水法,亦非根本治法,愿医者唯一适用中药也(参看医验>)。

    胀之一症,较肿为轻,西医谓胀是肠腹内有蓄积之瓦斯(气体),中医则分虚胀与实胀二种。经云诸胀腹大,皆属于热,此语颇有精义,故历来治虚肿者,可以纯用补药,治虚胀者(虚肿至胸腹,此时内脏亦肿,往往病人自诉苦闷填胀,医者若误认此是真胀,加入顺气消导之药,则大谬矣。须知浊阴上千,必元阳大虚,乃如此也。)则纯用补药之时甚少,即或确系虚证,亦宜于补药中稍加疏利之品为妥(例如蔻仁等),万勿一味蛮补也。至于实证之胀,率多以顺气缓下之剂为宜,原因一去(例如停水、停食作胀)胀满即除,不难疗治,勿庸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