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傅青主女科》 > 妊娠跌损(四十五)
  • 简介
  • 赤带下(五)
  • 冻产
  • 热产
  • 横产
  • 盘肠产
  • 难产
  • 死产
  • 下胞
  • 断脐
  • 治产秘验良方
  • 催生兔脑丸
  • 血崩 血崩昏暗(六) 年老血崩(七) 少妇血崩(八) 交感出血(九) 郁结血崩(十) 闪跌血崩(十一) 血海太热血崩(十二)
  • 夺命丹
  • 新产治法
  • 产后用药十误
  • 产后寒热
  • 胎前患伤寒疫症疟疾堕胎等症
  • 产后诸症治法 血块(第一) 血晕(第二) 厥症(第三) 血崩(第四) 气短似喘(第五) 妄言妄见(第六) 伤食(第七) 忿怒(第八) 类疟(第九) 类伤寒二阳症(第十) 类伤寒三阴症(第十一) 类中风(第十二) 类痉(第十三) 出汗(第十四) 盗汗(第十五) 口渴兼小便不利(第十六) 遗尿(第十七)
  • 血块(第一)
  • 血晕(第二)
  • 厥症(第三)
  • 血崩(第四)
  • 血崩昏暗(六)
  • 气短似喘(第五)
  • 妄言妄见(第六)
  • 伤食(第七)
  • 忿怒(第八)
  • 类疟(第九)
  • 类伤寒二阳症(第十)
  • 类伤寒三阴症(第十一)
  • 类中风(第十二)
  • 类痉(第十三)
  • 出汗(第十四)
  • 年老血崩(七)
  • 盗汗(第十五)
  • 口渴兼小便不利(第十六)
  • 遗尿(第十七)
  • 产后编下卷 产后诸症治法(续上) 误破尿胞(第十八) 患淋(第十九) 便数(第二十) 泻(第二十一) 完谷不化(第二十二) 痢(第二十三) 霍乱(第二十四) 呕逆不食(第二十五) 咳嗽(第二十六) 水肿(第二十七) 流注(第二十八) 膨胀第二十九 怔忡惊悸(第三十) 骨蒸(第三十一) 心痛(第三十二) 腹痛(第三十三) 小腹痛(第三十四) 虚劳(第三十五) 遍身疼痛(第三十六) 腰痛(第三十七) 胁痛(第三十八) 阴痛(第三十九) 恶露(第四十) 乳痈(第四十一) 风甚(第四十二) 不语(第四十三)
  • 产后诸症治法(续上) 误破尿胞(第十八) 患淋(第十九) 便数(第二十) 泻(第二十一) 完谷不化(第二十二) 痢(第二十三) 霍乱(第二十四) 呕逆不食(第二十五) 咳嗽(第二十六) 水肿(第二十七) 流注(第二十八) 膨胀第二十九 怔忡惊悸(第三十) 骨蒸(第三十一) 心痛(第三十二) 腹痛(第三十三) 小腹痛(第三十四) 虚劳(第三十五) 遍身疼痛(第三十六) 腰痛(第三十七) 胁痛(第三十八) 阴痛(第三十九) 恶露(第四十) 乳痈(第四十一) 风甚(第四十二) 不语(第四十三)
  • 误破尿胞(第十八)
  • 患淋(第十九)
  • 便数(第二十)
  • 泻(第二十一)
  • 完谷不化(第二十二)
  • 少妇血崩(八)
  • 痢(第二十三)
  • 霍乱(第二十四)
  • 呕逆不食(第二十五)
  • 咳嗽(第二十六)
  • 水肿(第二十七)
  • 流注(第二十八)
  • 膨胀第二十九
  • 怔忡惊悸(第三十)
  • 骨蒸(第三十一)
  • 心痛(第三十二)
  • 交感出血(九)
  • 腹痛(第三十三)
  • 小腹痛(第三十四)
  • 虚劳(第三十五)
  • 遍身疼痛(第三十六)
  • 腰痛(第三十七)
  • 胁痛(第三十八)
  • 阴痛(第三十九)
  • 恶露(第四十)
  • 乳痈(第四十一)
  • 风甚(第四十二)
  • 郁结血崩(十)
  • 不语(第四十三)
  • 补集 产后大便不通 治产后鸡爪风 保产无忧散 治遍体浮肿 保产神效方
  • 产后大便不通
  • 治产后鸡爪风
  • 保产无忧散
  • 治遍体浮肿
  • 保产神效方
  • 闪跌血崩(十一)
  • 血海太热血崩(十二)
  • 鬼胎 妇人鬼胎(十三) 室女鬼胎(十四)
  • 张序
  • 妇人鬼胎(十三)
  • 室女鬼胎(十四)
  • 调经 经水先期(十五) 经水后期(十六) 经水先后无定期(十七) 经水数月一行(十八) 年老经水复行(十九) 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二十) 经水未来腹先疼(二十一) 行经后少腹疼痛(二十二) 经前腹疼吐血二十三 经水将来脐下先疼痛(二十四) 经水过多(二十五) 经前泄水(二十六) 经前大便下血(二十七) 年未老经水断(二十八)
  • 经水先期(十五)
  • 经水后期(十六)
  • 经水先后无定期(十七)
  • 经水数月一行(十八)
  • 年老经水复行(十九)
  • 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二十)
  • 经水未来腹先疼(二十一)
  • 祁序
  • 行经后少腹疼痛(二十二)
  • 经前腹疼吐血二十三
  • 经水将来脐下先疼痛(二十四)
  • 经水过多(二十五)
  • 经前泄水(二十六)
  • 经前大便下血(二十七)
  • 年未老经水断(二十八)
  • 种子 身瘦不孕(二十九) 胸满不思食不孕(三十) 下部冰冷不孕(三十一) 胸满少食不孕(三十二) 少腹急迫不孕(三十三) 嫉妒不孕(三十四) 肥胖不孕(三十五) 骨蒸夜热不孕(三十六) 腰酸腹胀不孕(三十七) 便涩腹胀足浮肿不孕(三十八)
  • 身瘦不孕(二十九)
  • 胸满不思食不孕(三十)
  • 下部冰冷不孕(三十一)
  • 胸满少食不孕(三十二)
  • 少腹急迫不孕(三十三)
  • 嫉妒不孕(三十四)
  • 肥胖不孕(三十五)
  • 骨蒸夜热不孕(三十六)
  • 腰酸腹胀不孕(三十七)
  • 便涩腹胀足浮肿不孕(三十八)
  • 妊娠 妊娠恶阻(三十九) 妊娠浮肿(四十) 妊娠少腹疼(四十一) 妊娠口干咽疼(四十二) 妊娠吐泻腹疼(四十三) 妊娠子悬胁疼(四十四) 妊娠跌损(四十五) 妊娠小便下血病名胎漏(四十六) 妊娠子鸣(四十七) 妊娠腰腹疼渴汗燥狂即子狂(四十八) 妊娠中恶(四十九) 妊娠多怒堕胎(五十)
  • 带下 白带下(一) 青带下(二) 黄带下(三) 黑带下(四) 赤带下(五)
  • 妊娠恶阻(三十九)
  • 妊娠浮肿(四十)
  • 妊娠少腹疼(四十一)
  • 妊娠口干咽疼(四十二)
  • 妊娠吐泻腹疼(四十三)
  • 妊娠子悬胁疼(四十四)
  • 妊娠跌损(四十五)
  • 妊娠小便下血病名胎漏(四十六)
  • 妊娠子鸣(四十七)
  • 妊娠腰腹疼渴汗燥狂即子狂(四十八)
  • 白带下(一)
  • 妊娠中恶(四十九)
  • 妊娠多怒堕胎(五十)
  • 小产 行房小产(五十一) 跌闪小产(五十二) 大便干结小产(五十三) 畏寒腹疼小产(五十四) 大怒小产(五十五)
  • 行房小产(五十一)
  • 跌闪小产(五十二)
  • 大便干结小产(五十三)
  • 畏寒腹疼小产(五十四)
  • 大怒小产(五十五)
  • 难产 血虚难产(五十六) 交骨不开难产(五十七) 脚手先下难产(五十八) 气逆难产(五十九) 子死产门难产(六十) 子死腹中难产(六十一)
  • 血虚难产(五十六)
  • 青带下(二)
  • 交骨不开难产(五十七)
  • 脚手先下难产(五十八)
  • 气逆难产(五十九)
  • 子死产门难产(六十)
  • 子死腹中难产(六十一)
  • 正产 正产胞衣不下(六十二) 正产气虚血晕(六十三) 正产血晕不语(六十四) 正产败血攻心晕狂(六十五) 正产肠下(六十六)
  • 正产胞衣不下(六十二)
  • 正产气虚血晕(六十三)
  • 正产血晕不语(六十四)
  • 正产败血攻心晕狂(六十五)
  • 黄带下(三)
  • 正产肠下(六十六)
  • 产后 产后少腹疼(六十七) 产后气喘(六十八) 产后恶寒身颤六十九 产后恶心呕吐(七十) 产后血崩(七十一) 产后手伤胞胎淋漓不止(七十二) 产后四肢浮肿(七十三) 产后肉线出(七十四) 产后肝痿(七十五) 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七十六) 产后郁结乳汁不通(七十七)
  • 产后少腹疼(六十七)
  • 产后气喘(六十八)
  • 产后恶寒身颤六十九
  • 产后恶心呕吐(七十)
  • 产后血崩(七十一)
  • 产后手伤胞胎淋漓不止(七十二)
  • 产后四肢浮肿(七十三)
  • 产后肉线出(七十四)
  • 黑带下(四)
  • 产后肝痿(七十五)
  • 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七十六)
  • 产后郁结乳汁不通(七十七)
  • 产后编(上卷) 产后总论 产前后方症宜忌 正产 伤产 调产 催生 冻产 热产 横产 盘肠产 难产 死产 下胞 断脐 治产秘验良方 催生兔脑丸 夺命丹 新产治法 产后用药十误 产后寒热 胎前患伤寒疫症疟疾堕胎等症 产后诸症治法 血块(第一) 血晕(第二) 厥症(第三) 血崩(第四) 气短似喘(第五) 妄言妄见(第六) 伤食(第七) 忿怒(第八) 类疟(第九) 类伤寒二阳症(第十) 类伤寒三阴症(第十一) 类中风(第十二) 类痉(第十三) 出汗(第十四) 盗汗(第十五) 口渴兼小便不利(第十六) 遗尿(第十七)
  • 产后总论
  • 产前后方症宜忌 正产 伤产 调产 催生 冻产 热产 横产 盘肠产 难产 死产 下胞 断脐 治产秘验良方 催生兔脑丸 夺命丹 新产治法 产后用药十误 产后寒热 胎前患伤寒疫症疟疾堕胎等症
  • 正产
  • 伤产
  • 调产
  • 催生
  • 妊娠跌损(四十五)

    妊妇有失足跌损,致伤胎元,腹中疼痛,势如将堕者,人只知是外伤之为病也,谁知有内伤之故乎!凡人内无他症,胎元坚固,即或跌扑闪挫,依然无恙。惟内之气血素亏,故略有闪挫,胎便不安。若止作闪挫外伤治,断难奏功,且恐有因治而反堕者,可不慎与!必须大补气血,而少加以行瘀之品,则瘀散胎安矣。但大补气血之中,又宜补血之品多于补气之药,则无不得之。方用救损安胎汤。

    当归(一两,酒洗)   白芍(三钱,酒炒)

    生地(一两,酒炒)   白术(五钱,土炒)

    炙草(一钱)      人参(一钱)

    苏木(三钱,捣碎)   乳香(一钱,去油)

    没药(一钱,去油)

    水煎。服一剂而疼痛止,二剂而势不下坠矣,不必三剂也。此方之妙,妙在既能祛瘀而不伤胎,又能补气补血,而不凝滞,周无通利之害,亦痊跌闪之伤,有益无损,大建奇功,即此方与。然不特治怀孕之闪挫也,即无娠闪挫,亦可用之。

    (即用寻常白术,土炒焦最妙,以其能理气行血也。於白术味过甘,不能理气行血,用者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