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傅青主女科》 > 类伤寒三阴症(第十一)
  • 简介
  • 赤带下(五)
  • 冻产
  • 热产
  • 横产
  • 盘肠产
  • 难产
  • 死产
  • 下胞
  • 断脐
  • 治产秘验良方
  • 催生兔脑丸
  • 血崩 血崩昏暗(六) 年老血崩(七) 少妇血崩(八) 交感出血(九) 郁结血崩(十) 闪跌血崩(十一) 血海太热血崩(十二)
  • 夺命丹
  • 新产治法
  • 产后用药十误
  • 产后寒热
  • 胎前患伤寒疫症疟疾堕胎等症
  • 产后诸症治法 血块(第一) 血晕(第二) 厥症(第三) 血崩(第四) 气短似喘(第五) 妄言妄见(第六) 伤食(第七) 忿怒(第八) 类疟(第九) 类伤寒二阳症(第十) 类伤寒三阴症(第十一) 类中风(第十二) 类痉(第十三) 出汗(第十四) 盗汗(第十五) 口渴兼小便不利(第十六) 遗尿(第十七)
  • 血块(第一)
  • 血晕(第二)
  • 厥症(第三)
  • 血崩(第四)
  • 血崩昏暗(六)
  • 气短似喘(第五)
  • 妄言妄见(第六)
  • 伤食(第七)
  • 忿怒(第八)
  • 类疟(第九)
  • 类伤寒二阳症(第十)
  • 类伤寒三阴症(第十一)
  • 类中风(第十二)
  • 类痉(第十三)
  • 出汗(第十四)
  • 年老血崩(七)
  • 盗汗(第十五)
  • 口渴兼小便不利(第十六)
  • 遗尿(第十七)
  • 产后编下卷 产后诸症治法(续上) 误破尿胞(第十八) 患淋(第十九) 便数(第二十) 泻(第二十一) 完谷不化(第二十二) 痢(第二十三) 霍乱(第二十四) 呕逆不食(第二十五) 咳嗽(第二十六) 水肿(第二十七) 流注(第二十八) 膨胀第二十九 怔忡惊悸(第三十) 骨蒸(第三十一) 心痛(第三十二) 腹痛(第三十三) 小腹痛(第三十四) 虚劳(第三十五) 遍身疼痛(第三十六) 腰痛(第三十七) 胁痛(第三十八) 阴痛(第三十九) 恶露(第四十) 乳痈(第四十一) 风甚(第四十二) 不语(第四十三)
  • 产后诸症治法(续上) 误破尿胞(第十八) 患淋(第十九) 便数(第二十) 泻(第二十一) 完谷不化(第二十二) 痢(第二十三) 霍乱(第二十四) 呕逆不食(第二十五) 咳嗽(第二十六) 水肿(第二十七) 流注(第二十八) 膨胀第二十九 怔忡惊悸(第三十) 骨蒸(第三十一) 心痛(第三十二) 腹痛(第三十三) 小腹痛(第三十四) 虚劳(第三十五) 遍身疼痛(第三十六) 腰痛(第三十七) 胁痛(第三十八) 阴痛(第三十九) 恶露(第四十) 乳痈(第四十一) 风甚(第四十二) 不语(第四十三)
  • 误破尿胞(第十八)
  • 患淋(第十九)
  • 便数(第二十)
  • 泻(第二十一)
  • 完谷不化(第二十二)
  • 少妇血崩(八)
  • 痢(第二十三)
  • 霍乱(第二十四)
  • 呕逆不食(第二十五)
  • 咳嗽(第二十六)
  • 水肿(第二十七)
  • 流注(第二十八)
  • 膨胀第二十九
  • 怔忡惊悸(第三十)
  • 骨蒸(第三十一)
  • 心痛(第三十二)
  • 交感出血(九)
  • 腹痛(第三十三)
  • 小腹痛(第三十四)
  • 虚劳(第三十五)
  • 遍身疼痛(第三十六)
  • 腰痛(第三十七)
  • 胁痛(第三十八)
  • 阴痛(第三十九)
  • 恶露(第四十)
  • 乳痈(第四十一)
  • 风甚(第四十二)
  • 郁结血崩(十)
  • 不语(第四十三)
  • 补集 产后大便不通 治产后鸡爪风 保产无忧散 治遍体浮肿 保产神效方
  • 产后大便不通
  • 治产后鸡爪风
  • 保产无忧散
  • 治遍体浮肿
  • 保产神效方
  • 闪跌血崩(十一)
  • 血海太热血崩(十二)
  • 鬼胎 妇人鬼胎(十三) 室女鬼胎(十四)
  • 张序
  • 妇人鬼胎(十三)
  • 室女鬼胎(十四)
  • 调经 经水先期(十五) 经水后期(十六) 经水先后无定期(十七) 经水数月一行(十八) 年老经水复行(十九) 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二十) 经水未来腹先疼(二十一) 行经后少腹疼痛(二十二) 经前腹疼吐血二十三 经水将来脐下先疼痛(二十四) 经水过多(二十五) 经前泄水(二十六) 经前大便下血(二十七) 年未老经水断(二十八)
  • 经水先期(十五)
  • 经水后期(十六)
  • 经水先后无定期(十七)
  • 经水数月一行(十八)
  • 年老经水复行(十九)
  • 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二十)
  • 经水未来腹先疼(二十一)
  • 祁序
  • 行经后少腹疼痛(二十二)
  • 经前腹疼吐血二十三
  • 经水将来脐下先疼痛(二十四)
  • 经水过多(二十五)
  • 经前泄水(二十六)
  • 经前大便下血(二十七)
  • 年未老经水断(二十八)
  • 种子 身瘦不孕(二十九) 胸满不思食不孕(三十) 下部冰冷不孕(三十一) 胸满少食不孕(三十二) 少腹急迫不孕(三十三) 嫉妒不孕(三十四) 肥胖不孕(三十五) 骨蒸夜热不孕(三十六) 腰酸腹胀不孕(三十七) 便涩腹胀足浮肿不孕(三十八)
  • 身瘦不孕(二十九)
  • 胸满不思食不孕(三十)
  • 下部冰冷不孕(三十一)
  • 胸满少食不孕(三十二)
  • 少腹急迫不孕(三十三)
  • 嫉妒不孕(三十四)
  • 肥胖不孕(三十五)
  • 骨蒸夜热不孕(三十六)
  • 腰酸腹胀不孕(三十七)
  • 便涩腹胀足浮肿不孕(三十八)
  • 妊娠 妊娠恶阻(三十九) 妊娠浮肿(四十) 妊娠少腹疼(四十一) 妊娠口干咽疼(四十二) 妊娠吐泻腹疼(四十三) 妊娠子悬胁疼(四十四) 妊娠跌损(四十五) 妊娠小便下血病名胎漏(四十六) 妊娠子鸣(四十七) 妊娠腰腹疼渴汗燥狂即子狂(四十八) 妊娠中恶(四十九) 妊娠多怒堕胎(五十)
  • 带下 白带下(一) 青带下(二) 黄带下(三) 黑带下(四) 赤带下(五)
  • 妊娠恶阻(三十九)
  • 妊娠浮肿(四十)
  • 妊娠少腹疼(四十一)
  • 妊娠口干咽疼(四十二)
  • 妊娠吐泻腹疼(四十三)
  • 妊娠子悬胁疼(四十四)
  • 妊娠跌损(四十五)
  • 妊娠小便下血病名胎漏(四十六)
  • 妊娠子鸣(四十七)
  • 妊娠腰腹疼渴汗燥狂即子狂(四十八)
  • 白带下(一)
  • 妊娠中恶(四十九)
  • 妊娠多怒堕胎(五十)
  • 小产 行房小产(五十一) 跌闪小产(五十二) 大便干结小产(五十三) 畏寒腹疼小产(五十四) 大怒小产(五十五)
  • 行房小产(五十一)
  • 跌闪小产(五十二)
  • 大便干结小产(五十三)
  • 畏寒腹疼小产(五十四)
  • 大怒小产(五十五)
  • 难产 血虚难产(五十六) 交骨不开难产(五十七) 脚手先下难产(五十八) 气逆难产(五十九) 子死产门难产(六十) 子死腹中难产(六十一)
  • 血虚难产(五十六)
  • 青带下(二)
  • 交骨不开难产(五十七)
  • 脚手先下难产(五十八)
  • 气逆难产(五十九)
  • 子死产门难产(六十)
  • 子死腹中难产(六十一)
  • 正产 正产胞衣不下(六十二) 正产气虚血晕(六十三) 正产血晕不语(六十四) 正产败血攻心晕狂(六十五) 正产肠下(六十六)
  • 正产胞衣不下(六十二)
  • 正产气虚血晕(六十三)
  • 正产血晕不语(六十四)
  • 正产败血攻心晕狂(六十五)
  • 黄带下(三)
  • 正产肠下(六十六)
  • 产后 产后少腹疼(六十七) 产后气喘(六十八) 产后恶寒身颤六十九 产后恶心呕吐(七十) 产后血崩(七十一) 产后手伤胞胎淋漓不止(七十二) 产后四肢浮肿(七十三) 产后肉线出(七十四) 产后肝痿(七十五) 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七十六) 产后郁结乳汁不通(七十七)
  • 产后少腹疼(六十七)
  • 产后气喘(六十八)
  • 产后恶寒身颤六十九
  • 产后恶心呕吐(七十)
  • 产后血崩(七十一)
  • 产后手伤胞胎淋漓不止(七十二)
  • 产后四肢浮肿(七十三)
  • 产后肉线出(七十四)
  • 黑带下(四)
  • 产后肝痿(七十五)
  • 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七十六)
  • 产后郁结乳汁不通(七十七)
  • 产后编(上卷) 产后总论 产前后方症宜忌 正产 伤产 调产 催生 冻产 热产 横产 盘肠产 难产 死产 下胞 断脐 治产秘验良方 催生兔脑丸 夺命丹 新产治法 产后用药十误 产后寒热 胎前患伤寒疫症疟疾堕胎等症 产后诸症治法 血块(第一) 血晕(第二) 厥症(第三) 血崩(第四) 气短似喘(第五) 妄言妄见(第六) 伤食(第七) 忿怒(第八) 类疟(第九) 类伤寒二阳症(第十) 类伤寒三阴症(第十一) 类中风(第十二) 类痉(第十三) 出汗(第十四) 盗汗(第十五) 口渴兼小便不利(第十六) 遗尿(第十七)
  • 产后总论
  • 产前后方症宜忌 正产 伤产 调产 催生 冻产 热产 横产 盘肠产 难产 死产 下胞 断脐 治产秘验良方 催生兔脑丸 夺命丹 新产治法 产后用药十误 产后寒热 胎前患伤寒疫症疟疾堕胎等症
  • 正产
  • 伤产
  • 调产
  • 催生
  • 类伤寒三阴症(第十一)

    潮热有汗,大便不通,毋专论为阳明症;口燥咽干而渴,毋专论为少阴症;腹满液干,大便实,毋专论为太阴症;又汗出谵语便闭,毋专论为肠胃中燥粪宜下症。数症多由劳倦伤脾,运化稽迟,气血枯槁,肠腑燥涸,乃虚症类实,当补之症,治者勿执偏门轻产,而妄议三承气汤,以治类三阴之症也。间有少壮产后妄下,幸而无妨;虚弱产妇亦复妄下,多致不救。屡见妄下成膨,误导反结。又有血少,数日不通,而即下致泻不止者,危哉!《妇人良方》云:产后大便秘,若计其日期,饭食数多,即用药通之,祸在反掌。必待腹满觉胀,欲去不能者,反结在直肠,宜用猪胆汁润之。若日期虽久,饮食如常,腹中如故,只用补剂而已。若服苦寒疏通,反伤中气,通而不止,或成痞满,误矣!

    ◎养正通幽汤:治产后大便秘结类伤寒三阴症。

    川芎(二钱半)     当归(六钱)

    炙草(五分)      桃仁(十五粒)

    麻仁(二钱,炒)    肉从蓉(酒洗去甲,一钱)

    汗多便实,加黄耆一钱,麻黄根一钱,人参二钱;口燥渴,加人参、麦冬各一钱;腹满溢便实,加麦冬一钱,枳壳六分,人参二钱,苁蓉一钱;汗出谵语便实,乃气血虚竭,精神失守,宜养荣安神,加茯神、远志、苁蓉各一钱,人参、白术各二钱,黄耆、白芷各一钱,柏子仁一钱。

    以上数等大便燥结症,非用当归,人参至斤数,难取功效。大抵产后虚中伤寒,口伤食物,外症虽见头痛发热,或胁痛腰痛,是外感宜汗,犹当重产亡血禁汗。惟宜生化汤,量为加减,调理无失。又如大便秘结,犹当重产亡血禁下,宜养正助血通滞,则稳当矣。

    ◎又润肠粥:治产后日久大便不通。

    芝麻一升,研末,和米二合,煮粥食,肠润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