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体类要》 > 神效当归膏
  • 作者:薛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29年
  • 瘀血作痛
  • 人参平肺饮
  • 滋肾丸
  • 六味地黄丸
  • 清心莲子饮
  • 七味白术散
  • 黑丸子
  • 白丸子
  • 六君子汤
  • 回阳玉龙膏
  • 撤消活血汤
  • 肝火作痛
  • 撤消通气散
  • 神效太乙膏
  • 乳香定痛散
  • 猪蹄汤
  • 神效当归膏
  • 托里散
  • 加味芎归汤
  • 当归导滞散
  • 花蕊石散
  • 经验方
  • 肝火忿怒
  • 消毒定痛散
  • 药蛆方
  • 洗药
  • 黑龙散
  • 洪宝丹
  • 没药降圣丹
  • 万金膏
  • 接骨散
  • 本事接骨方
  • 没药丸
  • 肝火胁胀
  • 羌活防风汤
  • 防风汤
  • 蜈蚣散
  • 羌活汤
  • 地榆防风散
  • 大芎黄汤
  • 白术防风汤
  • 白术汤
  • 谦甫朱砂丸
  • 左龙丸
  • 肝胆虚症
  • 江鳔丸
  • 养血当归地黄汤
  • 广利方
  • 本事玉真散
  • 血虚腹痛
  • 气虚不溃
  • 寒凝不溃
  • 脾虚不敛
  • 血虚筋挛
  • 肾虚气逆
  • 湿热乘肝
  • 肝经郁火
  • 痛伤胃呕
  • 药伤胃呕
  • 气血不损
  • 行气之非
  • 下血之非
  • 寒药之非
  • 不砭之非
  • 不补之非
  • 破伤风表症
  • 破伤风里症
  • 脓内类破伤风
  • 脓溃类破伤风
  • 内虚变
  • 坠跌金伤治验 瘀血腹痛 脾伤腹痛 血虚胁胀 血虚烦躁 亡血出汗 亡血昏愦 湿痰作痛 肝火作痛 血虚作痛 骨伤作痛 气虚血滞 气虚不溃 气虚壅肿 瘀血肿痛 筋伤壅肿 肺火衄血 肝火出血 胃火作呕 阴虚作喘 阴虚发热 气血虚热 血不归经 气无所附 气血俱虚 阳气脱陷 胆经血少 肾经虚怯 痛伤胃呕 气遏肉死 凉药遏经
  • 瘀血腹痛
  • 脾伤腹痛
  • 血虚胁胀
  • 正体主治大法
  • 血虚烦躁
  • 亡血出汗
  • 亡血昏愦
  • 湿痰作痛
  • 血虚作痛
  • 骨伤作痛
  • 气虚血滞
  • 气虚壅肿
  • 扑伤之症治验 血脱烦躁 血虚发躁 气虚血热 瘀血泛注 瘀血作痛 肝火作痛 肝火忿怒 肝火胁胀 肝胆虚症 血虚腹痛 气虚不溃 寒凝不溃 脾虚不敛 血虚筋挛 肾虚气逆 湿热乘肝 肝经郁火 痛伤胃呕 药伤胃呕 气血不损 行气之非 下血之非 寒药之非 不砭之非 不补之非 破伤风表症 破伤风里症 脓内类破伤风 脓溃类破伤风 内虚变
  • 瘀血肿痛
  • 筋伤壅肿
  • 肺火衄血
  • 肝火出血
  • 胃火作呕
  • 阴虚作喘
  • 阴虚发热
  • 气血虚热
  • 血不归经
  • 气无所附
  • 血脱烦躁
  • 气血俱虚
  • 阳气脱陷
  • 胆经血少
  • 肾经虚怯
  • 气遏肉死
  • 凉药遏经
  • 汤火所伤治验 火毒刑肺金 火毒作 火毒行于下焦 火毒乘血分
  • 火毒刑肺金
  • 火毒作
  • 血虚发躁
  • 火毒行于下焦
  • 火毒乘血分
  • 四君子汤
  • 小柴胡汤
  • 神效葱熨法
  • 八珍汤
  • 犀角地黄汤
  • 十味参苏散
  • 气虚血热
  • 二味苏参饮
  • 四物汤
  • 桃仁承气汤
  • 加味承气汤
  • 独参汤
  • 归脾汤
  • 润肠丸
  • 当归补血汤
  • 圣愈汤
  • 十全大补汤
  • 瘀血泛注
  • 参附汤
  • 清胃散
  • 清燥汤
  • 生脉散
  • 二妙丸
  • 四斤丸
  • 补中益气汤
  • 四生散
  • 竹叶黄汤
  • 竹叶石膏汤
  • 神效当归膏

    治杖扑汤火疮毒,不问已溃未溃,肉虽伤而未坏者,用之自愈。肉已死而用之自溃,新肉易生,搽至肉色渐白,其毒始尽,生肌最速。如棍杖者,外皮不破,肉内糜烂,其外皮因内 干缩,坚硬不溃,爬连好肉作痛。故俗云丁痂皮,致脓瘀无从而泄,内愈胀痛,腐溃益深,往往不待其溃,就行割去,而疮口开张,难以溃敛,怯弱之人,多成破伤风症,每致不救。若杖疮内有瘀血者,即用有锋芒瓷片,于患处砭去,涂以此药,则丁痂自结,死肉自溃,脓秽自出,所溃亦浅,生肌之际,亦不结痂,又免皴揭之痛,殊有神效。盖当归、地黄、麻油、二蜡,主生肌止痛、补血续筋,与新肉相宜。此方余以刊行,治者亦多用之。

    当归(一两) 麻油(六两) 黄蜡(一两) 生地黄(一两)

    上先将当归、地黄入油煎黑去粗,入蜡溶化,候冷搅匀,即成膏矣。白蜡尤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