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傅青主男科》 > 久病心痛
  • 简介
  • 大满
  • 寒邪犯肾大吐
  • 呕吐
  • 火吐
  • 寒吐
  • 胃吐
  • 反胃
  • 胃寒
  • 肾寒吐泻心寒胃弱
  • 臌证门 水臌 气臌 虫臌 血臌
  • 水臌
  • 发汗
  • 气臌
  • 虫臌
  • 血臌
  • 水证门 水肿 呃逆 水结膀胱
  • 水肿
  • 呃逆
  • 水结膀胱
  • 湿证门 黄症 瘅症 伤湿 脚气
  • 黄症
  • 瘅症
  • 寒热真假辨
  • 伤湿
  • 脚气
  • 泄泻门 泻甚 水泻 火泻 水泻 泄泻吞酸
  • 泻甚
  • 水泻
  • 火泻
  • 泄泻吞酸
  • 痢疾门 火邪内伤辨 痢疾 血痢 寒痢
  • 乍寒乍热辨
  • 火邪内伤辨
  • 痢疾
  • 血痢
  • 寒痢
  • 大小便门 大便不通 实症大便不通 虚症大便不通 小便不通 大小便不通
  • 大便不通
  • 实症大便不通
  • 虚症大便不通
  • 小便不通
  • 大小便不通
  • 真热症方用
  • 厥证门 寒厥 热厥 尸厥 厥症 气虚猝倒 阴虚猝倒 阳虚猝倒 肾虚猝倒 大怒猝倒 中风不语 口眼歪邪 半身不遂 痫症
  • 寒厥
  • 热厥
  • 尸厥
  • 厥症
  • 气虚猝倒
  • 阴虚猝倒
  • 阳虚猝倒
  • 肾虚猝倒
  • 大怒猝倒
  • 真寒症方用
  • 中风不语
  • 口眼歪邪
  • 半身不遂
  • 痫症
  • 癫狂门 癫狂 发狂见鬼 发狂不见鬼 狂症 寒狂
  • 癫狂
  • 发狂见鬼
  • 发狂不见鬼
  • 狂症
  • 寒狂
  • 假热症方用
  • 怔忡惊悸门 怔忡不寐 心惊不安夜卧不睡 神气不宁
  • 怔忡不寐
  • 心惊不安夜卧不睡
  • 神气不宁
  • 腰腿肩背手足疼痛门 满身皆痛 腰痛 腰腿筋骨痛 腰痛足亦痛 腿痛 两臂肩膊痛 手足痛 胸背手足颈项腰膝痛 背骨痛 腰痛兼头痛
  • 满身皆痛
  • 腰痛
  • 腰腿筋骨痛
  • 腰痛足亦痛
  • 腿痛
  • 假寒症方用
  • 两臂肩膊痛
  • 手足痛
  • 胸背手足颈项腰膝痛
  • 背骨痛
  • 腰痛兼头痛
  • 心腹痛门 心痛辨 久病心痛 腹痛 胃气痛
  • 心痛辨
  • 久病心痛
  • 腹痛
  • 胃气痛
  • 真热假寒
  • 麻木门 手麻木 手麻 手足麻木 木 腿麻木 两手麻困倦嗜卧 浑身麻木 麻木痛 足弱 筋缩
  • 手麻木
  • 手麻
  • 手足麻木
  • 腿麻木
  • 两手麻困倦嗜卧
  • 浑身麻木
  • 麻木痛
  • 足弱
  • 真寒假热
  • 筋缩
  • 胁痛门 两胁有块 左胁痛 右胁痛 左右胁俱痛 两胁走注 胁痛身热 胁痛 胁痛咳嗽
  • 两胁有块
  • 左胁痛
  • 右胁痛
  • 左右胁俱痛
  • 两胁走注
  • 胁痛身热
  • 胁痛
  • 胁痛咳嗽
  • 上热下寒
  • 浊淋门 二浊五淋病 淋症 浊症
  • 二浊五淋病
  • 淋症
  • 浊症
  • 肾病门 阳强不倒 阳痿不举 尿血又便血 疝气 肾子痛 偏坠
  • 阳强不倒
  • 阳痿不举
  • 尿血又便血
  • 疝气
  • 肾子痛
  • 循衣撮空
  • 偏坠
  • 杂方 病在上而求诸下 病在下而求诸上 疮毒 头面上疮 身上手足之疮疽 统治诸疮 黄水疮 手汗 饮砒毒 补肾 嚏喷 破伤风 疯狗咬伤
  • 病在上而求诸下
  • 病在下而求诸上
  • 疮毒
  • 头面上疮
  • 身上手足之疮疽
  • 统治诸疮
  • 黄水疮
  • 手汗
  • 结胸
  • 饮砒毒
  • 补肾
  • 嚏喷
  • 破伤风
  • 疯狗咬伤
  • 小儿科 色 脉 三关 不食乳 脐不干 山根 发热 感冒风寒 惊风 惊风 痢疾 泄泻 寒泻 吐 咳嗽 疳症 口疳流水口烂神方 疳症泻痢眼障神效方 疟疾 便虫 积虫 痘症回毒或疔肿 痘疮坏症已黑 急慢风 治火丹神方
  • 三关
  • 不食乳
  • 扶正散邪汤
  • 脐不干
  • 山根
  • 发热
  • 感冒风寒
  • 惊风
  • 泄泻
  • 寒泻
  • 火证门 泻火汤总方 火症 火越 燥症 治火丹神方 消食病 痿症 痿症
  • 咳嗽
  • 疳症
  • 口疳流水口烂神方
  • 疳症泻痢眼障神效方
  • 疟疾
  • 便虫
  • 积虫
  • 痘症回毒或疔肿
  • 痘疮坏症已黑
  • 急慢风
  • 泻火汤总方
  • 火症
  • 火越
  • 燥症
  • 治火丹神方
  • 伤寒门 初病说 伤风 伤寒 外感 伤食 伤暑 大满 发汗 寒热真假辨 乍寒乍热辨 真热症方用 真寒症方用 假热症方用 假寒症方用 真热假寒 真寒假热 上热下寒 循衣撮空 结胸 扶正散邪汤
  • 消食病
  • 痿症
  • 郁结门 开郁 关格
  • 开郁
  • 关格
  • 虚劳门 痨症虚损辨 内伤发热 未成劳而将成劳 阳虚下陷 阴虚下陷 阴虚火动夜热昼寒 阴寒无火 过劳 日重夜轻 夜重日轻 阴邪兼阳邪 气血两虚 气虚胃虚 气虚饮食不消 血虚面色黄瘦 肺脾双亏 肝肾两虚 心肾不交 精滑梦遗 夜梦遗精 遗精健忘 倒饱中满 久虚缓补 补气 补血 出汗 痨症
  • 痨症虚损辨
  • 内伤发热
  • 未成劳而将成劳
  • 初病说
  • 阳虚下陷
  • 阴虚下陷
  • 阴虚火动夜热昼寒
  • 阴寒无火
  • 过劳
  • 日重夜轻
  • 夜重日轻
  • 阴邪兼阳邪
  • 气血两虚
  • 气虚胃虚
  • 伤风
  • 气虚饮食不消
  • 血虚面色黄瘦
  • 肺脾双亏
  • 肝肾两虚
  • 心肾不交
  • 精滑梦遗
  • 夜梦遗精
  • 遗精健忘
  • 倒饱中满
  • 久虚缓补
  • 伤寒
  • 补气
  • 补血
  • 出汗
  • 痨症
  • 痰嗽门 痰嗽 初病之痰 已病之痰 久病之痰 滞痰 湿痰 寒痰 热痰 老痰 顽痰 水泛为痰 中气又中痰 湿嗽 久嗽 肺嗽兼补肾
  • 痰嗽
  • 初病之痰
  • 已病之痰
  • 久病之痰
  • 滞痰
  • 外感
  • 湿痰
  • 寒痰
  • 热痰
  • 老痰
  • 顽痰
  • 水泛为痰
  • 中气又中痰
  • 湿嗽
  • 久嗽
  • 肺嗽兼补肾
  • 伤食
  • 喘证门 气治法 气喘 虚喘 气短似喘 抬肩大喘 肾寒气喘 肾火扶肝上冲 假热气喘吐痰 喘嗽
  • 气治法
  • 气喘
  • 虚喘
  • 气短似喘
  • 抬肩大喘
  • 肾寒气喘
  • 肾火扶肝上冲
  • 假热气喘吐痰
  • 喘嗽
  • 伤暑
  • 吐血门 阳症吐血 大怒吐血 吐血 吐白血 血不归经 附:三黑神曲奇散
  • 阳症吐血
  • 大怒吐血
  • 吐血
  • 吐白血
  • 血不归经
  • 附:三黑神曲奇散
  • 呕吐门 脾胃症辨 反胃大吐 寒邪犯肾大吐 呕吐 火吐 寒吐 胃吐 反胃 胃寒 肾寒吐泻心寒胃弱
  • 脾胃症辨
  • 反胃大吐
  • 久病心痛

    心乃神明之君,一毫邪气不可干犯,犯则立死,经年累月而痛者,邪气犯心包络也,但邪有寒热之辨,如恶寒见水如仇,火熨之则快,此寒邪也,方用

    苍朮( 贰钱) 白朮( 伍钱) 当归( 壹两) 肉桂 良姜( 各壹钱)

    水煎服。

    如见水喜悦,手按之而转痛者,热气犯心包络也,方用

    白芍( 壹两) 黑栀 当归 生地( 各叁钱) 甘草( 壹钱) 陈皮( 捌分)

    水煎服。

    寒热二症,皆责之于肝也,肝属木,心属火,木衰不能生火,则包络寒,补肝而邪自退,若包络之热,由于肝经之热,泻肝而火自消也。

    [ 心腹之痛共有九种,其實皆心包絡、胃脘、膻中及腹痛,無真心痛也,蟲痛、注痛、氣痛、血痛、悸痛、食痛、飲痛、冷痛、熱痛、證各有辨,其用藥亦大有不同,如蟲痛則唇上有瘡,痛時作時止,可與烏梅圓,注痛則兼頭痛,或抽慉或妄語,可與蘇合丸,氣痛則或上或下,或前或後,有肝、有胃、有肺,可與左金丸、平胃散之屬,血痛則有痞塊,可與桃仁湯、失笑散,悸痛則按之不拒,可與理中湯、妙香散,食痛則拒按發熱,可與承氣湯、檳榔丸,飲痛則吐清水,?下有水聲,可與二陳湯,甚者十棗湯,冷痛熱痛則此二方可用,先生此書因窮鄉僻壤而設,執此可以應急,且免誤於庸醫,故去煩就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