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台秘要》 > 天行病发汗等方四十二首
  • 唐·天宝十一年,王焘着
  • 论伤寒日数病源并方二十一首
  • 禳疟法六首
  • 小儿痰结方二首
  • 小儿因食痞满羸瘦不下食肚胀方四首
  • 小儿食不下及不消不嗜食方四首
  • 小儿霍乱方一十二首
  • 小儿霍乱杂病方六首
  • 小儿吐痢方四首
  • 小儿哕方二首
  • 小儿口噤方四首
  • 小儿鹅口燕口方六首
  • 小儿口中涎出方三首
  • 许仁则疗疟方四首
  • 小儿舌上疮唇肿方五首
  • 小儿咽喉生疮方二首
  • 小儿喉痹方四首
  • 小儿耳方四首
  • 小儿鼻塞方四首
  • 小儿中风方四首
  • 小儿咳嗽方八首
  • 小儿咳逆上气方七首
  • 小儿伤寒方三首
  • 卷第六 霍乱病源论三首 霍乱吐痢方一十二首 霍乱脐上筑方三首 霍乱腹痛吐痢方七首 霍乱不止及洞下泄痢方八首 霍乱后脉绝手足冷方四首 霍乱烦躁方八首 霍乱众药疗不效方二首 干湿霍乱及痰饮方五首 霍乱心腹痛方三首 霍乱烦渴方四首 霍乱干呕方五首 霍乱转筋方一十四首 霍乱杂灸法二十六首 三焦脉病论二首 上焦热及寒吐痢肠鸣短气方九首 中焦热及寒泄痢方三首 下焦热方六首 下焦虚寒方六首 许仁则疗霍乱方三首 杂疗霍乱方四首 干呕方六首 呕哕方四首 哕方七首 呕逆吐方八首 呕逆不下食方八首 许仁则疗呕吐方四首 杂疗呕吐哕方三首 噫醋方七首
  • 小儿天行方八首
  • 小儿诸黄方四首
  • 小儿诸疟方九首
  • 小儿眼赤痛方八首
  • 小儿诸淋方六首
  • 小儿小便不通方五首
  • 小儿遗尿失禁方五首
  • 小儿大便有血方三首
  • 小儿大便不通方四首
  • 小儿赤白痢方七首
  • 霍乱病源论三首
  • 小儿蛊毒血痢方九首
  • 小儿热渴痢方四首
  • 小儿疳痢方七首
  • 小儿无辜疳痢方三首
  • 小儿诸杂痢方四首
  • 小儿衄血方六首
  • 小儿齿不生方二首
  • 小儿头汗及盗汗方三首
  • 小儿囟开不合方四首
  • 小儿解颅方二首
  • 霍乱吐痢方一十二首
  • 小儿月蚀耳疮方三首
  • 小儿脐汁出并疮肿方一十一首
  • 小儿痈肿方二首
  • 小儿丹毒方七首
  • 小儿秃疮方七首
  • 小儿头疮方三首
  • 小儿头面疮方七首
  • 小儿瘰方二首
  • 小儿侵淫疮方三首
  • 小儿蠼疮方二首
  • 霍乱脐上筑方三首
  • 小儿恶疮方五首
  • 小儿风疹瘙痒方五首
  • 小儿疝气阴方八首
  • 小儿阴疮及肿方八首
  • 小儿脱肛方六首
  • 小儿虫食下部方四首
  • 小儿疳湿疮方六首
  • 小儿蛔虫方七首
  • 小儿蛲虫及寸白方五首
  • 小儿疮方四首
  • 霍乱腹痛吐痢方七首
  • 小儿疥疮方六首
  • 小儿癣疮方六首
  • 小儿误吞物方四首
  • 小儿杂疗方六首
  • 卷第三十七 乳石论序 薛侍郎服乳石体性论一首 李补阙研炼钟乳法一首 曹公草钟乳丸法二首 崔尚书乳煎钟乳饵法二首 杂饵钟乳丸散补益法二首 杂饵钟乳酒法二首 东陵处士炼乳丸饵并补乳法二首 猪肚中煮石英及饲牛取乳兼石英和磁石浸酒服饵法三首 乳石阴阳体性并草药触动形候等论并法一十七首 铨择薛侍郎等服石后将息补饵法一十五条 饮酒发热诸候将息补饵论并法一十条 饵寒食五石诸杂石等解散论并法四十九条 痈疽发背证候等论并法五十四首
  • 乳石论序
  • 薛侍郎服乳石体性论一首
  • 李补阙研炼钟乳法一首
  • 曹公草钟乳丸法二首
  • 崔尚书乳煎钟乳饵法二首
  • 霍乱不止及洞下泄痢方八首
  • 杂饵钟乳丸散补益法二首
  • 杂饵钟乳酒法二首
  • 东陵处士炼乳丸饵并补乳法二首
  • 猪肚中煮石英及饲牛取乳兼石英和磁石浸酒服饵法三首
  • 乳石阴阳体性并草药触动形候等论并法一十七首
  • 铨择薛侍郎等服石后将息补饵法一十五条
  • 饮酒发热诸候将息补饵论并法一十条
  • 饵寒食五石诸杂石等解散论并法四十九条
  • 痈疽发背证候等论并法五十四首
  • 卷第三十八 乳石发动热气上冲诸形候解压方五十二首 石发热嗽冲头面兼口干方六首 石发兼虚热痰干呕方五首 石发吐血衄血方七首 石发热烦及渴方一十六首 石发热风头痛心烦寒热方三首 石发口疮连胸面及身上心痛方一十四首 石发腹胀痞满兼心痛诸形证方七首 石发热目赤方一十一首 石发痰结大小腹留壅老小虚羸方六首 石发大小便涩不通兼小便淋方一十六首 石发后变霍乱及转筋方一十六首 石发后变下痢及诸杂痢方一十二首 石发两脚卒冷两胁腋卒热并口噤方三首 石发若热解折下石方四首 服石后将息饮食所宜法二首 紫并食饮将慎法三首 服石后防慎贮备杂药等一首
  • 霍乱后脉绝手足冷方四首
  • 乳石发动热气上冲诸形候解压方五十二首
  • 石发热嗽冲头面兼口干方六首
  • 石发兼虚热痰干呕方五首
  • 石发吐血衄血方七首
  • 石发热烦及渴方一十六首
  • 石发热风头痛心烦寒热方三首
  • 石发口疮连胸面及身上心痛方一十四首
  • 石发腹胀痞满兼心痛诸形证方七首
  • 石发热目赤方一十一首
  • 石发痰结大小腹留壅老小虚羸方六首
  • 霍乱烦躁方八首
  • 石发大小便涩不通兼小便淋方一十六首
  • 石发后变霍乱及转筋方一十六首
  • 石发后变下痢及诸杂痢方一十二首
  • 石发两脚卒冷两胁腋卒热并口噤方三首
  • 石发若热解折下石方四首
  • 服石后将息饮食所宜法二首
  • 紫并食饮将慎法三首
  • 服石后防慎贮备杂药等一首
  • 卷第三十九 明堂序 论邪入皮毛经络风冷热灸法 不宜灸禁穴及老少加减法 年神傍通法 孔穴主对法(略)
  • 明堂序
  • 肘后方七首
  • 霍乱众药疗不效方二首
  • 论邪入皮毛经络风冷热灸法
  • 不宜灸禁穴及老少加减法
  • 年神傍通法
  • 孔穴主对法(略)
  • 卷第四十 熊虎伤人疮方七首 辨蛇一首 禁蛇法三首 辟蛇法三首 蛇啮人方一十四首 蛇螫方六首 蛇毒方三首 青蛇螫方二首 蝮蛇螫方一十首 虺蛇螫方四首 众蛇螫方七首 蜘蛛咬方六首 蜂螫方一十首 蜈蚣螫方八首 集验疗蝎虫螫人方 蠼尿方二十二首 虿螫方二首 射工毒方一十九首 溪毒方二十一首 沙虱毒方六首 犬咬人方九首 狂犬咬人方二十二首 猪啮人方二首 马咋踏人方四首 剥死马马骨伤人方三首 马骨所刺及马血入旧疮方八首 马汗及毛入人疮中方六首 牛狗疾方六首 牛触肠出方一首 油衣粘及松脂着人衣虫蚀毯鞯法五首
  • 熊虎伤人疮方七首
  • 辨蛇一首
  • 禁蛇法三首
  • 辟蛇法三首
  • 蛇啮人方一十四首
  • 干湿霍乱及痰饮方五首
  • 蛇螫方六首
  • 蛇毒方三首
  • 青蛇螫方二首
  • 蝮蛇螫方一十首
  • 虺蛇螫方四首
  • 众蛇螫方七首
  • 蜘蛛咬方六首
  • 蜂螫方一十首
  • 蜈蚣螫方八首
  • 集验疗蝎虫螫人方
  • 霍乱心腹痛方三首
  • 蠼尿方二十二首
  • 虿螫方二首
  • 射工毒方一十九首
  • 溪毒方二十一首
  • 沙虱毒方六首
  • 犬咬人方九首
  • 狂犬咬人方二十二首
  • 猪啮人方二首
  • 马咋踏人方四首
  • 剥死马马骨伤人方三首
  • 霍乱烦渴方四首
  • 马骨所刺及马血入旧疮方八首
  • 马汗及毛入人疮中方六首
  • 牛狗疾方六首
  • 牛触肠出方一首
  • 油衣粘及松脂着人衣虫蚀毯鞯法五首
  • 霍乱干呕方五首
  • 霍乱转筋方一十四首
  • 霍乱杂灸法二十六首
  • 三焦脉病论二首
  • 上焦热及寒吐痢肠鸣短气方九首
  • 中焦热及寒泄痢方三首
  • 深师方四首
  • 下焦热方六首
  • 下焦虚寒方六首
  • 许仁则疗霍乱方三首
  • 杂疗霍乱方四首
  • 干呕方六首
  • 呕哕方四首
  • 哕方七首
  • 呕逆吐方八首
  • 呕逆不下食方八首
  • 许仁则疗呕吐方四首
  • 短剧方四首
  • 杂疗呕吐哕方三首
  • 噫醋方七首
  • 卷第七 心痛方八首 九种心痛方三首 诸虫心痛方一十八首 冷气心痛方五首 恶疰心痛方三首 心痛症块方二首 心背彻痛方四首 卒心痛方一十四首 中恶心痛方五首 多唾停饮心痛方二首 心下悬急懊痛方四首 心痛不能饮食方二首 久心痛方六首 杂疗心痛方三首 腹痛方四首 卒腹痛方七首 心腹痛及胀满痛方一十首 心腹胀满及鼓胀方一十四首 卒心腹胀满方六首 腹胀雷鸣方三首 腹内诸气及胀不下食方一十一首 灸诸胀满及结气法二十二首 胸胁痛及妨闷方四首 胁肋痛方二首 胸膈气方三首 寒疝腹痛方一十三首 寒疝心痛方三首 卒疝方三首 七疝方三首 寒疝不能食方四首 寒疝积聚方四首 心疝方四首
  • 心痛方八首
  • 九种心痛方三首
  • 诸虫心痛方一十八首
  • 冷气心痛方五首
  • 恶疰心痛方三首
  • 心痛症块方二首
  • 心背彻痛方四首
  • 集验方五首
  • 卒心痛方一十四首
  • 中恶心痛方五首
  • 多唾停饮心痛方二首
  • 心下悬急懊痛方四首
  • 心痛不能饮食方二首
  • 久心痛方六首
  • 杂疗心痛方三首
  • 腹痛方四首
  • 卒腹痛方七首
  • 心腹痛及胀满痛方一十首
  • 千金方六首合一十一法
  • 心腹胀满及鼓胀方一十四首
  • 卒心腹胀满方六首
  • 腹胀雷鸣方三首
  • 腹内诸气及胀不下食方一十一首
  • 灸诸胀满及结气法二十二首
  • 胸胁痛及妨闷方四首
  • 胁肋痛方二首
  • 胸膈气方三首
  • 寒疝腹痛方一十三首
  • 寒疝心痛方三首
  • 千金翼方一十三首
  • 卒疝方三首
  • 七疝方三首
  • 寒疝不能食方四首
  • 寒疝积聚方四首
  • 心疝方四首
  • 卷第八 痰饮论二首 痰饮食不消及呕逆不下食方九首 悬饮方二首 溢饮方三首 支饮方九首 留饮方二首 酒饮方三首 留饮宿食方七首 痰饮方二首 饮方二首 癖饮方七首 冷痰方四首 痰结实及宿食方三首 胸中痰方三首 痰厥头痛方八首 风痰方五首 疗诸痰饮方四首 胃反方一十首 脾胃弱不能食方三首 脾胃病日渐瘦因不食方三首 胃实热方二首 胃虚寒方七首 五膈方八首 七气方三首 气噎方六首 诸噎方一十二首 卒食噎方九首 五噎方三首 诸骨哽方三十五首 杂误吞物方一十七首
  • 痰饮论二首
  • 痰饮食不消及呕逆不下食方九首
  • 悬饮方二首
  • 溢饮方三首
  • 崔氏方一十五首
  • 支饮方九首
  • 留饮方二首
  • 酒饮方三首
  • 留饮宿食方七首
  • 痰饮方二首
  • 饮方二首
  • 癖饮方七首
  • 冷痰方四首
  • 痰结实及宿食方三首
  • 胸中痰方三首
  • 张文仲方一十首
  • 痰厥头痛方八首
  • 风痰方五首
  • 疗诸痰饮方四首
  • 胃反方一十首
  • 脾胃弱不能食方三首
  • 脾胃病日渐瘦因不食方三首
  • 胃实热方二首
  • 胃虚寒方七首
  • 五膈方八首
  • 七气方三首
  • 古今录验方八首
  • 气噎方六首
  • 诸噎方一十二首
  • 卒食噎方九首
  • 五噎方三首
  • 诸骨哽方三十五首
  • 杂误吞物方一十七首
  • 卷第九 咳嗽方三首 五嗽方四首 新久咳方三首 卒咳嗽方八首 暴热咳方二首 冷咳方三首 咳失声方四首 气嗽方八首 呷咳方二首 熏咳法六首 疗咳方一十四首 积年久咳方二十一首 久咳坐卧不得方二首 咳嗽短气方七首 九种咳嗽方一首 咳逆及厥逆饮咳方七首 十咳方六首 久咳嗽上气唾脓血及浊涎方五首 咳嗽脓血方一十一首 久咳嗽脓血方四首 咳嗽唾粘方二首 许仁则疗咳嗽方一十二首 杂疗咳嗽方三首
  • 咳嗽方三首
  • 五嗽方四首
  • 新久咳方三首
  • 重刻《外台秘要方》序
  • 杂疗伤寒汤散丸方八首
  • 卒咳嗽方八首
  • 暴热咳方二首
  • 冷咳方三首
  • 咳失声方四首
  • 气嗽方八首
  • 呷咳方二首
  • 熏咳法六首
  • 疗咳方一十四首
  • 积年久咳方二十一首
  • 久咳坐卧不得方二首
  • 卷第二 伤寒中风方九首 伤寒结胸方七首 伤寒呕哕方一十四首 伤寒咽喉痛方八首 伤寒吐唾血及下血方三首 伤寒衄血方四首 伤寒烦渴方九首 伤寒癖实及宿食不消方二首 伤寒春冬咳嗽方三首 伤寒攻目生疮兼赤白翳方六首 伤寒口疮方二首 伤寒手足欲脱疼痛方七首 伤寒虚羸方四首 伤寒不得眠方四首 伤寒小便不利方九首 伤寒下痢及脓血黄赤方一十六首 伤寒疮方一十首 伤寒阴阳易方八首 伤寒劳复食复方二十五首 伤寒百合病方七首 伤寒狐惑病方四首
  • 咳嗽短气方七首
  • 九种咳嗽方一首
  • 咳逆及厥逆饮咳方七首
  • 十咳方六首
  • 久咳嗽上气唾脓血及浊涎方五首
  • 咳嗽脓血方一十一首
  • 久咳嗽脓血方四首
  • 咳嗽唾粘方二首
  • 许仁则疗咳嗽方一十二首
  • 杂疗咳嗽方三首
  • 伤寒中风方九首
  • 卷第十 肺痿方一十首 肺气客热方二首 肺热兼咳方七首 肺虚寒方三首 肺气不足口如含霜雪方四首 肺胀上气方四首(五法) 肺气积聚方二首 肺痈方九首 大肠论二首 大肠热实方三首 大肠虚寒方三首 皮虚实方二首 上气方九首 卒上气方六首 久上气方四首 上气胸满方二首 上气咳身面肿满方四首 上气喉中水鸡鸣方一十二首 因食饮水上气方四首 卒短气方四首 上气及气逆急牵绳不得卧方八首 咳嗽上气方七首 咳逆上气呕吐方四首 上气咳嗽多唾方三首 上气咳方一首 久咳嗽上气方三首 咳逆上气方五首 杂疗上气咳嗽方四首
  • 肺痿方一十首
  • 肺气客热方二首
  • 肺热兼咳方七首
  • 肺虚寒方三首
  • 肺气不足口如含霜雪方四首
  • 肺胀上气方四首(五法)
  • 肺气积聚方二首
  • 肺痈方九首
  • 大肠论二首
  • 伤寒结胸方七首
  • 大肠热实方三首
  • 大肠虚寒方三首
  • 皮虚实方二首
  • 上气方九首
  • 卒上气方六首
  • 久上气方四首
  • 上气胸满方二首
  • 上气咳身面肿满方四首
  • 上气喉中水鸡鸣方一十二首
  • 因食饮水上气方四首
  • 伤寒呕哕方一十四首
  • 卒短气方四首
  • 上气及气逆急牵绳不得卧方八首
  • 咳嗽上气方七首
  • 咳逆上气呕吐方四首
  • 上气咳嗽多唾方三首
  • 上气咳方一首
  • 久咳嗽上气方三首
  • 咳逆上气方五首
  • 杂疗上气咳嗽方四首
  • 卷第十一 消渴方一十七首 近效极要消渴方二首 近效极要热中小便多渐瘦方四首 渴利虚经脉涩成痈脓方一十一首 消渴口干燥方三首 消中消渴肾消方八首 睡中尿床不自觉方六首 渴后小便多恐生诸疮方二首 渴后恐成水病方三首 虚劳小便白浊如脂方四首 强中生诸病方六首 消渴不宜针灸方一十首 深掘大栝蒌根浓削皮至白处 卒消渴小便多太数方八首 近效祠部李郎中消渴方一首 将息禁忌论一首 叙鱼肉等一十五件 叙菜等二十二件
  • 伤寒咽喉痛方八首
  • 消渴方一十七首
  • 近效极要消渴方二首
  • 近效极要热中小便多渐瘦方四首
  • 渴利虚经脉涩成痈脓方一十一首
  • 消渴口干燥方三首
  • 消中消渴肾消方八首
  • 睡中尿床不自觉方六首
  • 渴后小便多恐生诸疮方二首
  • 渴后恐成水病方三首
  • 虚劳小便白浊如脂方四首
  • 伤寒吐唾血及下血方三首
  • 强中生诸病方六首
  • 消渴不宜针灸方一十首
  • 深掘大栝蒌根浓削皮至白处
  • 卒消渴小便多太数方八首
  • 近效祠部李郎中消渴方一首
  • 将息禁忌论一首
  • 叙鱼肉等一十五件
  • 叙菜等二十二件
  • 卷第十二 疗癖方五首 癖结方三首 寒癖方五首 久癖方二首 癖羸瘠方二首 癖方四首 气方三首 癖及癖不能食方一十四首 症癖等一切病方四首 癖硬如石腹满方二首 食不消成症积方四首 心下大如杯结症方二首 症癖气灸法四首 积聚方五首 积聚心腹痛方三首 积聚心腹胀满方一首 积聚宿食寒热方四首 疗症方三首 鳖症方四首 米症方二首 食症及食鱼肉成症方二首 发症方二首 虱症方一首 鳖瘕方一首 蛇瘕方一首 蛟龙病方一首 胸痹方二首 胸痹短气方三首 胸痹心下坚痞缓急方四首 胸痹噎塞方二首 胸痹咳唾短气方四首 胸痹心痛方四首 胸痛方二首 贲豚气方四首 杂疗奔豚气及结气方六首 灸奔豚法
  • 疗癖方五首
  • 伤寒衄血方四首
  • 癖结方三首
  • 寒癖方五首
  • 久癖方二首
  • 癖羸瘠方二首
  • 癖方四首
  • 气方三首
  • 癖及癖不能食方一十四首
  • 症癖等一切病方四首
  • 癖硬如石腹满方二首
  • 食不消成症积方四首
  • 伤寒烦渴方九首
  • 心下大如杯结症方二首
  • 症癖气灸法四首
  • 积聚方五首
  • 积聚心腹痛方三首
  • 积聚心腹胀满方一首
  • 积聚宿食寒热方四首
  • 疗症方三首
  • 鳖症方四首
  • 米症方二首
  • 食症及食鱼肉成症方二首
  • 伤寒癖实及宿食不消方二首
  • 发症方二首
  • 虱症方一首
  • 鳖瘕方一首
  • 蛇瘕方一首
  • 蛟龙病方一首
  • 胸痹方二首
  • 胸痹短气方三首
  • 胸痹心下坚痞缓急方四首
  • 胸痹噎塞方二首
  • 胸痹咳唾短气方四首
  • 重刻《外台秘要》序
  • 伤寒春冬咳嗽方三首
  • 胸痹心痛方四首
  • 胸痛方二首
  • 贲豚气方四首
  • 杂疗奔豚气及结气方六首
  • 灸奔豚法
  • 卷第十三 虚劳骨蒸方七首 骨蒸方一十七首 炙骨蒸法图四首 气骨蒸三方 虚损惨悴作骨蒸方四首 瘦病方五首 传尸方四首 伏连方五首 飞尸方三首 遁尸方三首 五尸方一十一首 尸疰方四首 五疰方四首 江南九十九疰方二首 江南三十六疰方三首 疰病相染易方三首 鬼疰方二首 鬼疰心腹痛方一首 鬼疰羸瘦方二首 鬼气方三首 鬼魅精魅方八首 鬼神交通方四首 无辜方二首 除骨热方四首 盗汗方七首
  • 虚劳骨蒸方七首
  • 骨蒸方一十七首
  • 炙骨蒸法图四首
  • 气骨蒸三方
  • 伤寒攻目生疮兼赤白翳方六首
  • 虚损惨悴作骨蒸方四首
  • 瘦病方五首
  • 传尸方四首
  • 伏连方五首
  • 飞尸方三首
  • 遁尸方三首
  • 五尸方一十一首
  • 尸疰方四首
  • 五疰方四首
  • 江南九十九疰方二首
  • 伤寒口疮方二首
  • 江南三十六疰方三首
  • 疰病相染易方三首
  • 鬼疰方二首
  • 鬼疰心腹痛方一首
  • 鬼疰羸瘦方二首
  • 鬼气方三首
  • 鬼魅精魅方八首
  • 鬼神交通方四首
  • 无辜方二首
  • 除骨热方四首
  • 伤寒手足欲脱疼痛方七首
  • 盗汗方七首
  • 卷第十四 中风及诸风方一十四首 卒中风方七首 四时中风方四首 中风发热方三首 贼风方一十二首 历节风方一十首 中风角弓反张方七首 风口噤方一十首 风口方九首 风失音不语方八首 风不得语方二首 风身体手足不随方二首 风半身不随方八首 瘫痪风方四首 风痱方三首 偏风方九首 风猥退方三首 风曳及挛方二首 柔风方二首 许仁则疗诸风方七首 张文仲疗诸风方九首
  • 中风及诸风方一十四首
  • 卒中风方七首
  • 四时中风方四首
  • 中风发热方三首
  • 贼风方一十二首
  • 历节风方一十首
  • 中风角弓反张方七首
  • 风口噤方一十首
  • 伤寒虚羸方四首
  • 风口方九首
  • 风失音不语方八首
  • 风不得语方二首
  • 风身体手足不随方二首
  • 风半身不随方八首
  • 瘫痪风方四首
  • 风痱方三首
  • 偏风方九首
  • 风猥退方三首
  • 风曳及挛方二首
  • 伤寒不得眠方四首
  • 柔风方二首
  • 许仁则疗诸风方七首
  • 张文仲疗诸风方九首
  • 卷第十五 风狂方九首 风惊恐失志喜忘及妄言方六首 风邪方八首 五邪方五首 风惊悸方九首 风惊恐方三首 风癫方七首 五癫方三首 痫方三首 风痫及惊痫方五首 风毒方五首 风多汗及虚汗方五首 风热方六首 头风及头痛方一十首 头风及头痛方一十首 头风旋方七首 瘾疹风疹一十三首 风搔身体瘾疹方五首 风热头面疹痒方四首 风搔瘾疹生疮方六首 风身体如虫行方四首 疡风方一十五首 白癜风方九首 白驳方七首
  • 风狂方九首
  • 风惊恐失志喜忘及妄言方六首
  • 风邪方八首
  • 五邪方五首
  • 风惊悸方九首
  • 风惊恐方三首
  • 伤寒小便不利方九首
  • 风癫方七首
  • 五癫方三首
  • 痫方三首
  • 风痫及惊痫方五首
  • 风毒方五首
  • 风多汗及虚汗方五首
  • 风热方六首
  • 头风及头痛方一十首
  • 头风旋方七首
  • 伤寒下痢及脓血黄赤方一十六首
  • 瘾疹风疹一十三首
  • 风搔身体瘾疹方五首
  • 风热头面疹痒方四首
  • 风搔瘾疹生疮方六首
  • 风身体如虫行方四首
  • 疡风方一十五首
  • 白癜风方九首
  • 白驳方七首
  • 五脏劳论一首
  • 伤寒疮方一十首
  • 肝劳论一首
  • 肝实热方二首
  • 肝劳虚热方四首
  • 肝劳虚寒方五首
  • 胆实热方二首
  • 髓虚实方二首
  • 咽门论并伤破声嘶方二首
  • 六极论一首
  • 筋极论一首
  • 筋实极方四首
  • 伤寒阴阳易方八首
  • 筋虚极方二首
  • 筋虚胞转方二首
  • 转筋方七首
  • 心劳论一首
  • 心劳实热方五首
  • 心实热方三首
  • 脉极论一首
  • 脉热极方三首
  • 脉寒极方四首
  • 脾劳论一首
  • 《外台秘要》序
  • 伤寒劳复食复方二十五首
  • 脾劳实热方四首
  • 脾劳虚寒方三首
  • 脾实热方六首
  • 泻脾丸主脾气不调及腹满方三首
  • 温脾汤主脾气不足及不调下痢方六首
  • 温脾丸主脾胃中冷及不足方四首
  • 肉极论一首
  • 肉极热方四首
  • 肉极寒方五首
  • 肺劳论一首
  • 伤寒百合病方七首
  • 肺劳实热方五首
  • 肺劳虚寒方二首
  • 肺虚劳损方三首
  • 气极论一首
  • 气极热方三首
  • 气极寒方二首
  • 肾劳论一首
  • 肾劳实热方二首
  • 肾劳虚寒方二首
  • 肾劳热方二首
  • 伤寒狐惑病方四首
  • 肾热方三首
  • 骨极论一首
  • 骨极实方四首
  • 骨极虚方七首
  • 精极论并方三首
  • 虚劳失精方五首
  • 虚劳尿精方八首
  • 虚劳梦泄精方一十首
  • 卷第十七 素女经四季补益方七首 五劳六极七伤方一十首 杂疗五劳七伤方三首 腰痛方六首 风湿腰痛方四首 肾着腰痛方二首 肾虚腰痛方七首 腰痛方三首 卒腰痛方七首 久腰痛方二首 腰胯痛方二首 腰脚疼痛方三首 腰胯疼冷方二首 腰肾脓水方二首 虚劳补益方九首 补益虚损方七首 虚劳羸瘦方五首 虚劳食不生肌肤方三首 长肌肤方三首 肾气不足方六首 虚劳里急方六首 虚劳心腹痛方二首 虚劳偏枯方一首 虚劳骨热方二首 虚劳虚烦不得眠方八首 病后不得眠方二首 虚劳百病方五首 虚劳阴痿方七首 虚劳小便利方五首
  • 素女经四季补益方七首
  • 卷第三 天行病发汗等方四十二首 天行病方七首 天行呕逆方七首 天行呕方七首 天行喉咽痛方二首 天行衄血方四首 天行口疮及口干苦方四首 天行咳嗽方五首 天行发斑方三首 天行发疮豌豆疮方一十二首 天行虚烦方二首 天行狂语方三首 天行热毒攻手足方五首 天行大小便不通胀满及涩方四首 天行热痢及诸痢方四首 天行疮方八首 天行阴阳易方二首 天行虚羸方二首 天行瘥后禁忌方二首 天行劳复食复方六首 天行瘥后劳发方五首
  • 五劳六极七伤方一十首
  • 杂疗五劳七伤方三首
  • 腰痛方六首
  • 风湿腰痛方四首
  • 肾着腰痛方二首
  • 肾虚腰痛方七首
  • 腰痛方三首
  • 卒腰痛方七首
  • 久腰痛方二首
  • 腰胯痛方二首
  • 天行病发汗等方四十二首
  • 腰脚疼痛方三首
  • 腰胯疼冷方二首
  • 腰肾脓水方二首
  • 虚劳补益方九首
  • 补益虚损方七首
  • 虚劳羸瘦方五首
  • 虚劳食不生肌肤方三首
  • 长肌肤方三首
  • 肾气不足方六首
  • 虚劳里急方六首
  • 天行病方七首
  • 虚劳心腹痛方二首
  • 虚劳偏枯方一首
  • 虚劳骨热方二首
  • 虚劳虚烦不得眠方八首
  • 病后不得眠方二首
  • 虚劳百病方五首
  • 虚劳阴痿方七首
  • 虚劳小便利方五首
  • 卷第十八 香港脚论二十三首 论何以得之于脚 论得已便令人觉否 论风毒相貌 论得之所由 论冷热不同 论须疗缓急 论脉候法 论肿不肿 论须慎不须慎 论善能疗者几日可瘥 服汤药色目方一十九首 香港脚不随方五首 风毒脚弱痹方六首 大小续命汤中风方二首 不仁不能行方三首 因香港脚续生诸病方四首 香港脚呕逆不下食方二首 香港脚疼不仁方二首 香港脚冲心烦闷方二十二首 岭南瘴气香港脚酒汤散方一十三首
  • 香港脚论二十三首
  • 天行呕逆方七首
  • 论何以得之于脚
  • 论得已便令人觉否
  • 论风毒相貌
  • 论得之所由
  • 论冷热不同
  • 论须疗缓急
  • 论脉候法
  • 论肿不肿
  • 论须慎不须慎
  • 论善能疗者几日可瘥
  • 天行呕方七首
  • 服汤药色目方一十九首
  • 香港脚不随方五首
  • 风毒脚弱痹方六首
  • 大小续命汤中风方二首
  • 不仁不能行方三首
  • 因香港脚续生诸病方四首
  • 香港脚呕逆不下食方二首
  • 香港脚疼不仁方二首
  • 香港脚冲心烦闷方二十二首
  • 岭南瘴气香港脚酒汤散方一十三首
  • 天行喉咽痛方二首
  • 卷第十九 香港脚肿满方二十九首 香港脚肿满小便涩方三首 香港脚上气方五首 香港脚心腹胀急方四首 香港脚寒热汤酒方一十首 香港脚痹弱方七首 香港脚痹挛方二首 风偏枯方二首 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方五首 风不仁方三首 风湿痹方四首 风湿方九首 许仁则疗香港脚方三首 论阴阳表里灸法三十七首 炙香港脚穴名 灸用火善恶补写法一首 杂疗香港脚方一十五首
  • 香港脚肿满方二十九首
  • 香港脚肿满小便涩方三首
  • 香港脚上气方五首
  • 香港脚心腹胀急方四首
  • 香港脚寒热汤酒方一十首
  • 香港脚痹弱方七首
  • 香港脚痹挛方二首
  • 风偏枯方二首
  • 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方五首
  • 天行衄血方四首
  • 风不仁方三首
  • 风湿痹方四首
  • 风湿方九首
  • 许仁则疗香港脚方三首
  • 论阴阳表里灸法三十七首
  • 炙香港脚穴名
  • 灸用火善恶补写法一首
  • 杂疗香港脚方一十五首
  • 卷第二十 水肿方一十三首 水病方七首 十水方三首 大腹水肿方五首 风水方八首 水蛊方四首 卒肿满方六首 肿入腹苦满方三首 水通身肿方一十一首 水气肿鼓胀方四首 小肿咳逆上气方三首 气兼水身面肿方四首 水气方六首 皮水方三首 水肿从脚起方四首 水症方二首 水瘕方一首 石水方四首 暴肿满方四首 气满胸急方八首 虚热及先服石风水肿方三首 三焦决漏水病方二首 男女新久肿方三首 水肿小便涩方三首 上气大便涩方二首 水病杂疗方一十二首
  • 水肿方一十三首
  • 自序
  • 天行口疮及口干苦方四首
  • 水病方七首
  • 十水方三首
  • 大腹水肿方五首
  • 风水方八首
  • 水蛊方四首
  • 卒肿满方六首
  • 肿入腹苦满方三首
  • 水通身肿方一十一首
  • 水气肿鼓胀方四首
  • 小肿咳逆上气方三首
  • 天行咳嗽方五首
  • 气兼水身面肿方四首
  • 水气方六首
  • 皮水方三首
  • 水肿从脚起方四首
  • 水症方二首
  • 水瘕方一首
  • 石水方四首
  • 暴肿满方四首
  • 气满胸急方八首
  • 虚热及先服石风水肿方三首
  • 天行发斑方三首
  • 三焦决漏水病方二首
  • 男女新久肿方三首
  • 水肿小便涩方三首
  • 上气大便涩方二首
  • 水病杂疗方一十二首
  • 卷第二十一 天竺经论眼序一首 叙眼生起一首 出眼疾候一首 眼疾品类不同候一首 眼将节谨慎法一首 眼暴肿痛方一十首 目赤痛方二十一首 胎赤久赤方七首 目暴卒赤方六首 目痒方四首 目中风肿方五首 眼热碜痛赤肿方三首 眼暗令明方一十四首 失明方六首 青盲及盲方六首 雀目方四首 崔氏疗雀目方 目肤翳方一十四首 晕翳方四首 生肤息肉方八首 目风泪出方六首 眯目方八首 肝气不足方二首 肝实目痛方二首 眼杂疗方二十首
  • 天竺经论眼序一首
  • 叙眼生起一首
  • 出眼疾候一首
  • 眼疾品类不同候一首
  • 天行发疮豌豆疮方一十二首
  • 眼将节谨慎法一首
  • 眼暴肿痛方一十首
  • 目赤痛方二十一首
  • 胎赤久赤方七首
  • 目暴卒赤方六首
  • 目痒方四首
  • 目中风肿方五首
  • 眼热碜痛赤肿方三首
  • 眼暗令明方一十四首
  • 失明方六首
  • 天行虚烦方二首
  • 青盲及盲方六首
  • 雀目方四首
  • 崔氏疗雀目方
  • 目肤翳方一十四首
  • 晕翳方四首
  • 生肤息肉方八首
  • 目风泪出方六首
  • 眯目方八首
  • 肝气不足方二首
  • 肝实目痛方二首
  • 天行狂语方三首
  • 眼杂疗方二十首
  • 耳聋方二十二首
  • 风聋方三首
  • 耳聋有脓方三首
  • 久聋方五首
  • 耳鸣方六首
  • 耳方一十首
  • 耳卒疼痛方三首
  • 耳卒肿方二首
  • 天行热毒攻手足方五首
  • 通耳中脓方二首
  • 虫入耳方九首
  • 蜈蚣入耳方三首
  • 蚰蜒入耳方三首
  • 飞蛾入耳方二首
  • 蚁入耳方二首
  • 耳杂疗方八首
  • 鼻中息肉方一十一首
  • 鼻方五首
  • 肺寒鼻方二首
  • 天行大小便不通胀满及涩方四首
  • 鼻窒塞不通利方七首
  • 鼻塞常清涕方二首
  • 鼻生疮及疳虫蚀方九首
  • 牙疼方八首
  • 齿痛方一十一首
  • 齿疼方六首
  • 牙齿疼痛方八首
  • 齿方五首
  • 齿风疼痛方三首
  • 龋齿方七首
  • 天行热痢及诸痢方四首
  • 齿虫方五首
  • 风齿方四首
  • 风齿根出方二首
  • 风齿口臭方二首
  • 牙齿风龋方三首
  • 牙齿疼风虫俱疗方五首
  • 风冲牙齿摇动方二首
  • 疳虫食齿方一十首
  • 齿痛有孔方四首
  • 齿挺出及脱落方五首
  • 天行疮方八首
  • 齿间血出方三首
  • 齿血不止方四首
  • 齿肿方二首
  • 牙疼痛及虫方三首
  • 牙齿杂疗方七首
  • 紧唇方一十三首
  • 沈唇疮烂方五首
  • 唇疮方三首
  • 口疮方一十一首
  • 口疮久不瘥方二首
  • 《外台秘要方》序
  • 天行阴阳易方二首
  • 口吻疮方四首
  • 口干燥方五首
  • 口臭方九首
  • 舌论一首
  • 舌本缩口噤方二首
  • 舌上疮方二首
  • 咽喉舌诸疾方七首
  • 口唇舌鼻杂疗方一十四首
  • 卷第二十三 瘿病方一十八首 气瘿方一十首 五瘿方八首 灸瘿法一十三首 瘤方三首 白瘤及二三十年瘤方三首 喉痹方二十一首 咽喉中闭塞方三首 喉舌生疮烂方八首 咽喉生疮方四首 咽喉肿方五首 喉卒塞痛及卒毒攻痛方三首 悬痈肿方三首 咽喉杂疗方四首 寒热瘰方一十一首 瘰结核方四首 恶核瘰方四首 痈肿瘰核不消方五首 鼠及瘰方一十一首 毒肿瘰方四首 灸瘰法六首 九方三十一首 诸方一十五首 楝木东引根切 腋臭方三十七首 漏腋方三首 七孔臭气方三首 令人体香方四首 杂疗汗出不止方一十首
  • 瘿病方一十八首
  • 天行虚羸方二首
  • 气瘿方一十首
  • 五瘿方八首
  • 灸瘿法一十三首
  • 瘤方三首
  • 白瘤及二三十年瘤方三首
  • 喉痹方二十一首
  • 咽喉中闭塞方三首
  • 喉舌生疮烂方八首
  • 咽喉生疮方四首
  • 咽喉肿方五首
  • 天行瘥后禁忌方二首
  • 喉卒塞痛及卒毒攻痛方三首
  • 悬痈肿方三首
  • 咽喉杂疗方四首
  • 寒热瘰方一十一首
  • 瘰结核方四首
  • 恶核瘰方四首
  • 痈肿瘰核不消方五首
  • 鼠及瘰方一十一首
  • 毒肿瘰方四首
  • 灸瘰法六首
  • 天行劳复食复方六首
  • 九方三十一首
  • 诸方一十五首
  • 楝木东引根切
  • 腋臭方三十七首
  • 漏腋方三首
  • 七孔臭气方三首
  • 令人体香方四首
  • 杂疗汗出不止方一十首
  • 卷第二十四 痈疽方一十四首 痈肿方二十五首 石痈方五首 痈疖方一十四首 附骨疽方八首 瘭疽方一十六首 缓疽方四首 发背方四十一首 痈疽发背杂疗方二十六首
  • 痈疽方一十四首
  • 天行瘥后劳发方五首
  • 痈肿方二十五首
  • 石痈方五首
  • 痈疖方一十四首
  • 附骨疽方八首
  • 瘭疽方一十六首
  • 缓疽方四首
  • 发背方四十一首
  • 痈疽发背杂疗方二十六首
  • 卷第二十五 水谷痢方一十首 水痢方六首 久水痢不瘥肠垢方四首 冷痢方二十二首 冷痢食不消下方六首 白痢方八首 重下方六首 卒暴冷下部疼闷方二首 冷热痢方七首 热毒痢方三首 热毒血痢方六首 赤痢方四首 久赤痢方二首 卒下血方七首 血痢方六首 久血痢方三首 蛊注痢方三首 肠蛊痢方一首 脓血痢方七首 赤白痢方六首 久赤白痢方四首 疳痢方六首 久疳痢及久痢成疳方九首 数十年痢方一十一首 休息痢方五首 腹肚不调痢一首 泄痢不禁不断及日数十行方三首 下焦虚寒及远血近血方二首 下痢食完出及上入下出方一首 下痢肠滑方三首 大注痢及赤白困笃肠滑方二首 痢兼渴方二首 许仁则痢方七首
  • 水谷痢方一十首
  • 卷第四 温病论病源二首 辟温方二十首 辟温不相染方二首 温病哕方四首 温病渴方二首 温病发斑方七首 温病劳复方四首 诸黄方一十三首 急黄方六首 黄胆方十三首 黄胆遍身方一十一首 黄方三首 黄胆小便不利及腹满喘方二首 黄汗方三首 女劳疸方四首 黑疸方三首 酒疸方七首 谷疸方三首 许仁则疗诸黄方七首 杂黄胆方三首
  • 水痢方六首
  • 久水痢不瘥肠垢方四首
  • 冷痢方二十二首
  • 冷痢食不消下方六首
  • 白痢方八首
  • 重下方六首
  • 卒暴冷下部疼闷方二首
  • 冷热痢方七首
  • 热毒痢方三首
  • 热毒血痢方六首
  • 温病论病源二首
  • 赤痢方四首
  • 久赤痢方二首
  • 卒下血方七首
  • 血痢方六首
  • 久血痢方三首
  • 蛊注痢方三首
  • 肠蛊痢方一首
  • 脓血痢方七首
  • 赤白痢方六首
  • 久赤白痢方四首
  • 辟温方二十首
  • 疳痢方六首
  • 久疳痢及久痢成疳方九首
  • 数十年痢方一十一首
  • 休息痢方五首
  • 腹肚不调痢一首
  • 泄痢不禁不断及日数十行方三首
  • 下焦虚寒及远血近血方二首
  • 下痢食完出及上入下出方一首
  • 下痢肠滑方三首
  • 大注痢及赤白困笃肠滑方二首
  • 辟温不相染方二首
  • 痢兼渴方二首
  • 许仁则痢方七首
  • 卷第二十六 五痔方一十二首 五痔数年不瘥方六首 五痔脱肛方二首 肠痔方一十五首 诸痔方二十八首 痔下部如虫啮方九首 大便下血风冷积年变作痔方三首 灸痔法方二首 杂疗痔方五首 脱肛方三首 肛门凸出方三首 猝大便脱肛方六首 肠肛俱出方二首 脱肛历年不愈方三首 疝气及方六首 卒病方五首 卵偏大方三首 灸诸法一十四首 阴肿方六首 阴疝肿缩方一首 阴猝肿痛方三首 阴囊肿痛方五首 阴下痒湿方七首 阴痛方三首 阴疮方七首 阴边粟疮方五首 着砂方四首 九虫方一首 五脏虫方七首 长虫方二首 蛔虫方九首 寸白虫方一十九首 蛲虫方六首 三虫方七首 杂疗虫方三首
  • 五痔方一十二首
  • 五痔数年不瘥方六首
  • 五痔脱肛方二首
  • 肠痔方一十五首
  • 诸痔方二十八首
  • 痔下部如虫啮方九首
  • 大便下血风冷积年变作痔方三首
  • 温病哕方四首
  • 灸痔法方二首
  • 杂疗痔方五首
  • 脱肛方三首
  • 肛门凸出方三首
  • 猝大便脱肛方六首
  • 肠肛俱出方二首
  • 脱肛历年不愈方三首
  • 疝气及方六首
  • 卒病方五首
  • 卵偏大方三首
  • 较正唐王焘先生《外台秘要方》序
  • 温病渴方二首
  • 灸诸法一十四首
  • 阴肿方六首
  • 阴疝肿缩方一首
  • 阴猝肿痛方三首
  • 阴囊肿痛方五首
  • 阴下痒湿方七首
  • 阴痛方三首
  • 阴疮方七首
  • 阴边粟疮方五首
  • 着砂方四首
  • 温病发斑方七首
  • 九虫方一首
  • 五脏虫方七首
  • 长虫方二首
  • 蛔虫方九首
  • 寸白虫方一十九首
  • 蛲虫方六首
  • 三虫方七首
  • 杂疗虫方三首
  • 卷第二十七 诸淋方三十五首 五淋方三首 石淋方一十六首 血淋方五首 小便赤色如红方三首 热淋方三首 劳淋方三首 气淋方五首 膏淋方二首 许仁则淋方二首 大便难方六首 大便不通方一十七首 大便秘涩不通方七首 大便失禁并关格大小便不通方二十二首 关格胀满不通方四首 许仁则大便暴闭不通方二首 小便不通方一十三首 小便难及不利方九首 遗尿方六首 尿血方一十一首 胞转方一十五首 小便血及九窍出血方一十二首 小便不禁方二首 小便数及多方五首 许仁则小便数多方四首 尿床方六首 灸穴杂法一十二首
  • 诸淋方三十五首
  • 温病劳复方四首
  • 五淋方三首
  • 石淋方一十六首
  • 血淋方五首
  • 小便赤色如红方三首
  • 热淋方三首
  • 劳淋方三首
  • 气淋方五首
  • 膏淋方二首
  • 许仁则淋方二首
  • 大便难方六首
  • 诸黄方一十三首
  • 大便不通方一十七首
  • 大便秘涩不通方七首
  • 大便失禁并关格大小便不通方二十二首
  • 关格胀满不通方四首
  • 许仁则大便暴闭不通方二首
  • 小便不通方一十三首
  • 小便难及不利方九首
  • 遗尿方六首
  • 尿血方一十一首
  • 胞转方一十五首
  • 急黄方六首
  • 小便血及九窍出血方一十二首
  • 小便不禁方二首
  • 小便数及多方五首
  • 许仁则小便数多方四首
  • 尿床方六首
  • 灸穴杂法一十二首
  • 卷第二十八 中恶方一十三首 猝死方二十四首 客忤方一十三首 猝魇方二十一首 鬼击一十首 尸厥方一十二首 中蛊毒方二十一首 蛊吐血方一十首 蛊下血方九首 五蛊方一十二首 蛊注方三首 蛊毒杂疗方五首 猫鬼野道方三首 自缢死方一十五首 热方七首 溺死方九首 冻死方一首 入井冢闷方二首
  • 中恶方一十三首
  • 猝死方二十四首
  • 客忤方一十三首
  • 黄胆方十三首
  • 猝魇方二十一首
  • 鬼击一十首
  • 尸厥方一十二首
  • 中蛊毒方二十一首
  • 蛊吐血方一十首
  • 蛊下血方九首
  • 五蛊方一十二首
  • 蛊注方三首
  • 蛊毒杂疗方五首
  • 猫鬼野道方三首
  • 黄胆遍身方一十一首
  • 自缢死方一十五首
  • 热方七首
  • 溺死方九首
  • 冻死方一首
  • 入井冢闷方二首
  • 从高堕下方三首
  • 从高堕下瘀血及折伤内损方一十八首
  • 坠损方三首
  • 坠落车马方六首
  • 黄方三首
  • 折骨方三首
  • 伤筋方三首
  • 筋骨俱伤方七首
  • 折腕方一首
  • 折腕瘀血方四首
  • 蹉跌方三首
  • 被打有瘀血方一十三首
  • 被打损青肿方七首
  • 许仁则疗吐血及堕损方三首
  • 金疮禁忌序一首
  • 黄胆小便不利及腹满喘方二首
  • 金疮预备膏散方三首
  • 金疮方一十一首
  • 金疮续筋骨方三首
  • 金疮止痛方五首
  • 金疮生肌方四首
  • 金疮去血多虚竭内补方二首
  • 金疮中风方八首
  • 诸疮中风寒水露方五首
  • 被刀箭伤方一十一首
  • 竹木刺不出方一十六首
  • 黄汗方三首
  • 狐尿刺方二首
  • 狐刺方五首
  • 恶刺方三首
  • 灸疮方四首
  • 灸疮脓不瘥方三首
  • 火烧疮及火油天火疮方三首
  • 火灼烂坏方五首
  • 汤火所灼未成疮及已成疮方一十一首
  • 汤火疮无问大小方四首
  • 汤火烂疮方五首
  • 卷第一 诸论伤寒八家合一十六首 论伤寒日数病源并方二十一首 肘后方七首 深师方四首 短剧方四首 集验方五首 千金方六首合一十一法 千金翼方一十三首 崔氏方一十五首 张文仲方一十首 古今录验方八首 杂疗伤寒汤散丸方八首
  • 女劳疸方四首
  • 汤煎膏火所烧方四首
  • 漆疮方二十七首
  • 侵淫疮方七首
  • 月蚀疮方一十二首
  • 代指方一十一首
  • 甲疽方五首
  • 肉刺方二首
  • 手足皲裂方五首
  • 手足逆胪及瘃坏方二首
  • 疣目方一十九首
  • 黑疸方三首
  • 去黑子方二首
  • 疣赘疵黑子杂疗方六首
  • 灭瘢痕方一十七首
  • 卷第三十 恶疾大风方一十首 诸癞方九首 乌癞方一首 白癞方五首 十三种疔肿方一十二首 疔肿方二十首 犯疔肿重发方二首 恶肿一切毒疮肿方一十八首 反花疮及诸恶疮方四首 鱼脐疮方一十首 丹毒方九首 赤丹方五首 白丹方一十三首 丹疹方四首 赤疹白疹方一十一首 肺风冷热疹方二首 杂丹疹毒肿及诸色杂疮方五首 疮方一十二首 疮久不瘥方五首 癣疮方一十一首 干湿癣方一十五首 疥癣恶疮方五首 疥风痒方七首
  • 恶疾大风方一十首
  • 诸癞方九首
  • 乌癞方一首
  • 白癞方五首
  • 十三种疔肿方一十二首
  • 疔肿方二十首
  • 酒疸方七首
  • 犯疔肿重发方二首
  • 恶肿一切毒疮肿方一十八首
  • 反花疮及诸恶疮方四首
  • 鱼脐疮方一十首
  • 丹毒方九首
  • 赤丹方五首
  • 白丹方一十三首
  • 丹疹方四首
  • 赤疹白疹方一十一首
  • 肺风冷热疹方二首
  • 谷疸方三首
  • 杂丹疹毒肿及诸色杂疮方五首
  • 疮方一十二首
  • 疮久不瘥方五首
  • 癣疮方一十一首
  • 干湿癣方一十五首
  • 疥癣恶疮方五首
  • 疥风痒方七首
  • 卷第三十一 采药时节一首 药所出州土一首 用药分两煮汤生熟法则一十六首 古今诸家丸方一十八首 古今诸家散方六首 古今诸家膏方四首 古今诸家煎方六首 古今诸家酒一十二首 解饮食相害成病百件 食鱼中毒及食不消方五首 食椒菜瓠中毒方四首 解一切食中毒方三首 酒醉过度恐肠烂及喉舌生疮方三首 饮酒连日醉不醒方九首 饮酒令难醉方一首 饮酒积热方二首 断酒方一十五首 服药过剂及中毒方一十一首 解诸药草中毒方二十九首 解诸蛇虫毒方六首 辨五大毒一首 解金铁等毒方八首 恶毒瘴气毒风肿毒方四首
  • 采药时节一首
  • 药所出州土一首
  • 许仁则疗诸黄方七首
  • 用药分两煮汤生熟法则一十六首
  • 古今诸家丸方一十八首
  • 古今诸家散方六首
  • 古今诸家膏方四首
  • 古今诸家煎方六首
  • 古今诸家酒一十二首
  • 解饮食相害成病百件
  • 食鱼中毒及食不消方五首
  • 食椒菜瓠中毒方四首
  • 解一切食中毒方三首
  • 杂黄胆方三首
  • 酒醉过度恐肠烂及喉舌生疮方三首
  • 饮酒连日醉不醒方九首
  • 饮酒令难醉方一首
  • 饮酒积热方二首
  • 断酒方一十五首
  • 服药过剂及中毒方一十一首
  • 解诸药草中毒方二十九首
  • 解诸蛇虫毒方六首
  • 辨五大毒一首
  • 解金铁等毒方八首
  • 卷第五 疗疟方二十一首 五脏及胃疟方六首 温疟方五首 山瘴疟方一十九首 十二时疟方一十二首 发作无时疟方二首 疟方五首 间日疟方二首 久疟方八首 劳疟方三首 牝疟方二首 一切疟方四首 灸疟法一十三首 禳疟法六首 许仁则疗疟方四首
  • 恶毒瘴气毒风肿毒方四首
  • 卷第三十二 面膏面脂兼疗面病方一十三首 洗面药方二首 面色光悦方五首 令面色白方四首 面方十三首 面黯方二十一首 面方一十五首 面渣方一十三首 面粉滓方四首 化面方二首 杂疗面方六首 头风白屑方四首 沐头去风方五首 头风白屑兼生发方八首 生发膏方一十一首 生眉毛方二首 令发黑方八首 拔白发良日并方三首 变白发染发方五首 发黄方三首 头发秃落方一十九首 白秃方一十二首 赤秃方三首 令发不生方三首 鬼舐头方二首 澡豆方八首 手膏方三首 口脂方三首 烧甲煎法六首 造胭脂法一首 造水银霜法二首 鹿角桃花粉方二首 熏衣湿香方五首 衣干香方五首
  • 面膏面脂兼疗面病方一十三首
  • 洗面药方二首
  • 面色光悦方五首
  • 令面色白方四首
  • 面方十三首
  • 面黯方二十一首
  • 面方一十五首
  • 面渣方一十三首
  • 疗疟方二十一首
  • 面粉滓方四首
  • 化面方二首
  • 杂疗面方六首
  • 头风白屑方四首
  • 沐头去风方五首
  • 头风白屑兼生发方八首
  • 生发膏方一十一首
  • 生眉毛方二首
  • 令发黑方八首
  • 拔白发良日并方三首
  • 五脏及胃疟方六首
  • 变白发染发方五首
  • 发黄方三首
  • 头发秃落方一十九首
  • 白秃方一十二首
  • 赤秃方三首
  • 令发不生方三首
  • 鬼舐头方二首
  • 澡豆方八首
  • 手膏方三首
  • 口脂方三首
  • 温疟方五首
  • 烧甲煎法六首
  • 造胭脂法一首
  • 造水银霜法二首
  • 鹿角桃花粉方二首
  • 熏衣湿香方五首
  • 衣干香方五首
  • 求子法及方一十二首
  • 男女受胎时日法
  • 推王相日法
  • 诸论伤寒八家合一十六首
  • 山瘴疟方一十九首
  • 推贵宿日法
  • 久无子方五首
  • 养胎法并禁忌一十三首
  • 妊娠随月数服药及将息法一十九首
  • 妊娠呕吐及恶食方九首
  • 妊娠胎动方九首
  • 动胎腰腹痛方三首
  • 顿仆胎动方四方
  • 胎数伤及不长方三首
  • 妊娠伤寒方四首
  • 十二时疟方一十二首
  • 妊娠下痢方四首
  • 妊娠心痛方九首
  • 妊娠腹痛方三首
  • 妊娠漏胞方五首
  • 妊娠下血及尿血方五首
  • 妊娠小便不通利方五首
  • 妊娠子淋方五首
  • 妊娠大小便不利方五首
  • 妊娠子痫方二首
  • 妊娠水气方三首
  • 发作无时疟方二首
  • 损娠方六首
  • 数堕胎方四首
  • 妊娠得病欲去子方三首
  • 落胎去胎方四首
  • 产乳序论三首
  • 崔氏年立成图法一首
  • 十二月立成法一首
  • 推日游法一首
  • 上日游在内产妇宜在外别于月空处安帐产吉
  • 体玄子为产妇借地法一首
  • 疟方五首
  • 日历法二首
  • 安置产妇法二首
  • 产难方二十四首
  • 逆产方一十二首
  • 横产方四首
  • 子死腹中欲令出方一十五首
  • 胞衣不出方二十首
  • 产妇忌慎法六首
  • 令易产方六首
  • 间日疟方二首
  • 下乳汁方一十五首
  • 妒乳疮痛方一十四首
  • 乳痈肿方一十八首
  • 产后血晕心闷方一十首
  • 产乳晕绝方五首
  • 产后恶露不绝方四首
  • 产后血气烦闷方四首
  • 产后心痛方三首
  • 产后腹中绞刺痛方九首
  • 产后虚热方二首
  • 久疟方八首
  • 产后虚劳方四首
  • 产后风虚瘦损方四首
  • 产后虚羸方三首
  • 产后中风方三首
  • 产后下痢方四首
  • 产后赤白痢方五首
  • 产后冷热痢方二首
  • 产后痢日夜数十行方二首
  • 产后卒患淋方五首
  • 产后小便不禁兼数方四首
  • 劳疟方三首
  • 产后小便数兼渴方一首
  • 产后渴方二首
  • 许仁则产后方一十六首
  • 产后阴下脱方六首
  • 八瘕方一十二首
  • 肉方二首
  • 妇人崩中方一十一首
  • 崩中去血方一十三首
  • 妇人阴蚀及疳方八首
  • 阴中肿痛方四首
  • 牝疟方二首
  • 阴中疮方五首
  • 阴痒方五首
  • 阴下脱方四首
  • 阴挺出方三首
  • 女人伤丈夫头痛方二首
  • 交接辄血出痛方二首
  • 童女交接他物伤方三首
  • 小户嫁痛方四首
  • 坐药方三首
  • 妇人欲断产方四首
  • 一切疟方四首
  • 小儿方序例论一首
  • 小儿初生将护法一十七首
  • 儿初生将息法二首
  • 小儿初受气论一首
  • 小儿变蒸论二首
  • 相儿命长短法并论二十九首
  • 小儿藏衣法五首
  • 浴儿法一十一首
  • 哺儿法三首
  • 灸疟法一十三首
  • 拣乳母法一首
  • 小儿惊痫啼壮热不吃奶吐不已不小便方五首
  • 小儿将息衣裳浓薄致生诸痫及诸疾方并灸法二十八首
  • 上五脏痫证候
  • 上六畜痫证候
  • 小儿惊悸方二首
  • 小儿夜啼方一十首
  • 小儿惊夜啼方七首
  • 小儿客忤一十首
  • 小儿症瘕癖方六首
  • 天行病发汗等方四十二首

    《病源》,夫天行时气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者,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人有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也;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一名时行伤寒,此是节候有寒伤于人,非触冒之过也。若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小轻也。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也。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小微也。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然得时行病,一日在皮毛,当摩膏火灸愈;不解者,二日在肤,可法针,服解肌散,汗出愈;不解,三日复发汗,若大汗则愈,不解者止,勿复发汗也;四日在胸,服藜芦丸,微吐之愈,若病固,服藜芦丸不吐者,服赤小豆瓜蒂散吐之即愈,视病者尚未了了,复一法针之,当解;不愈者,六日热已入胃,乃与利汤下之愈,百无不如意,但当谛视节度与病耳。若食不消病,亦与时行病,俱发热头痛,食病当速下之,时行病当待六七日下之。时行病始得,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入胃,入胃乃可下也。热在胃外而下之,则热乘虚便入胃,然病要当复下去之,不得留于胃中也。胃若实热,致此为病,三死一生,此辈皆多不愈,胃虚热入烂胃也。其热微者赤斑出,剧者黑斑出,赤斑出者五死一生,黑斑出者十死一生,但论人有强弱、病有难易,功效相倍耳。病者过日,不以时下之,热不得泄,亦胃烂斑出矣。若得病无热,但狂言烦躁不安,精采言语与人不相主当者,勿以火迫之,但以猪苓散一方寸匕,水和服之,当以新汲冷水令强饮一升,若一升半可至二升,益佳,以指刺喉中吐之,随手愈,不即吐者,此病辈多不善,勿强与水,水停即结心下也,更当以余药吐之,皆令相主当者,不尔必危。若此病不急以猪苓散吐解之者,其死殆速矣,亦可先以去毒物及法针之,尤佳。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清旦初起,以左右手交互从头上挽两耳,举,又引鬓发,即流通,令头不白、耳不聋。又摩手掌令热,以摩面,从上下二七止,去汗气,令面有光。又摩手令热,从体上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百病皆愈。又时气病,一日太阳受病,太阳为三阳之首,主于头项,故得病一日,头项腰脊痛。

    又时气二日,阳明受病,阳明主于肌肉,其脉络鼻入目,故病二日,内热鼻干不得眠。

    夫诸阳为表,表始受病皮肤之间,故可摩膏火灸,发汗而愈。

    又时气病三日,少阳受病,少阳脉循于胁,上于颈耳,故得病三日,胸胁热而耳聋也。

    三阳经络始相传,病未入于脏,故可汗之而愈。

    又时气四日,太阴受病,太阴为三阴之首,是知三日以后,诸阳受病讫,即传之于阴,而太阴受病焉。其脉主于咽嗌,故得病四日,腹满而嗌干,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也。

    又云∶夫得病四日,毒在胸膈,故宜取吐。有得病二三日便心胸烦满,此为毒瓦斯已入,或有五六日以上,毒瓦斯犹在上焦者,其人有痰实故也,所以复宜取吐也。

    又时气病五日,少阴受病,少阴脉贯肾络肺,系于舌本,故得病五日,口热舌干,渴而引饮,其病在腹,故可下而愈。

    又时气病六日,厥阴受病,厥阴脉循阴器、络于肝,故得病六日,烦满而囊缩也,此为三阴三阳俱受病,毒瓦斯入于肠胃,故可下而愈。

    又时气病七日,法当小愈,所以然者,阴阳诸经传病竟故也,今病不除者,欲为再经病,再经病者,谓阴阳诸经重受病也。

    又时气病八九日以上不解者,或者阴阳诸经重受于病,或已发汗吐下之后,毒瓦斯未尽,所以病不能除,或一经受病,未即相传,致使停滞,累日病证不改者,故皆当察其证候而治之。(并出第九卷中。士弱氏曰,七日传经尽,再传经必七日,盖剥复之义耳)《广济》天行壮热,烦闷发汗。麻黄汤方。

    麻黄(五两去节) 葛根(四两) 栀子(二七枚擘) 葱(切一升) 香豉(一升绵裹)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先煮麻黄、葛根三两沸,去沫,纳诸药,煎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为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五六里,更进一服。不利,覆取汗,后以粉粉身,忌风及诸热食。(出第一卷中)

    《肘后》疗天行一二日。麻黄解肌汤方。

    麻黄(一两去节) 升麻(一两) 甘草(一两炙) 芍药(一两) 石膏(一两碎,绵裹)杏仁(三十枚去尖、双仁) 贝齿(三枚末)

    上七味,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覆取汗,汗出则愈,便食豉粥补虚也。忌海藻、菘菜。(《千金》同)

    又方:麻黄(二两) 黄芩 桂心(各一两) 生姜(三两)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忌生葱。(张文仲同)又葛根解肌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麻黄(一两去节) 大青(一两) 甘草(一两炙) 黄芩(一两) 石膏(一两碎) 大枣(四枚擘) 桂心(一两)

    上九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相次服之。覆取汗,瘥。忌海藻、菘菜、生葱、炙肉等。(张文仲同)又疗二三日以上至七八日不解者。可服小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芩(三两) 生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分三服。微覆取汗,半日便瘥。如不除,更服一剂。忌海藻、菘菜、羊肉饧。(范汪、张文仲同,此张仲景《伤寒论》方)又若有热实,得汗不解,腹胀痛,烦躁欲狂语者。可服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大黄(二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枳实(四枚炙) 半夏(五两洗)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当微利,忌羊肉、饧。此方四首最第一,急疾须预,有幸可得药处,便不可不营之,保无伤死,诸小疗为以防穷极者耳。忌羊肉、饧。(出第二卷中,同上)《删繁》疗天行三日外,至七日不歇,肉热令人更相染着。大青消毒汤方。

    大青(四两) 香豉(八合熬,绵裹) 干葛 栀子(各四两) 生干地黄(一升切) 芒硝(三两)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诸药味,取二升五合,去滓,下芒硝,分三服。忌芜荑、热面、酒、蒜等物。(一方有石膏八两)又疗天行五日不歇,未至七日,皮肉毒热,四肢疼痛强。苦参吐毒热汤方。

    苦参(八分) 乌梅(七枚) 鸡子(三枚取白)

    上三味,以苦酒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去滓澄清,下鸡子白搅调,温去沫,分再服之,当吐毒热气出愈。

    又疗天行七日至二七日,脏腑阴阳毒瓦斯,天行病欲歇而未歇,或因食饮劳复,心下胀满烦热。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切一升) 黄芩(三两) 桂心(二两) 甘草(二两炙) 竹叶(切一升洗)香豉(一升绵别裹) 心(一升) 芒硝(三两) 尖鼠屎(三七枚) 干葛(一两) 麻黄(三两去节) 石膏(八两碎,绵裹)

    上十二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忌芜荑、海藻、菘菜、生葱等。

    又疗天行二七日外,至三七日不歇,或寒或热,来去吸吸,四肢羸瘦,饮食不能,腹中虚满,热毒不安。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汁一升) 生麦门冬(汁一升) 赤蜜(一升) 人参(二两) 白术(三两)桂心(一两) 甘草(二两炙) 生地骨皮(四两) 升麻(三两) 石膏(八两碎,绵裹)心(一升)

    上十一味,细切,以水九升,煮诸药味,取二升,去滓,下地黄汁,更煎三两沸,分温五服,昼四夜一服。忌芜荑、生葱、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物。

    又疗天行三七日至四七日,劳 不歇,热毒不止,乍寒乍热,乍剧乍瘥,发动如疟。鳖甲汤方。

    鳖甲(三两炙) 大青(二两) 石膏(八两碎,绵裹) 牡丹皮(一两) 乌梅肉(一两) 常山(三两) 竹叶(切一升) 牛膝根(三两) 甘草(一两) 香豉(一升熬,绵裹)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日三。忌生葱、生菜、鲤鱼、海藻、菘菜、苋菜、芜荑。(一方有生天门冬、生地黄各切一升)《千金》疗天行热病五六日以上。宜服苦参汤方。

    苦参(三两) 黄芩(二两) 生地黄(八两)

    上三味,切,以水八升,煎至二升,去滓,温服半升,日再。忌芜荑。(出第九卷中)

    又凝雪汤 疗天行毒病七八日,热积胸中,烦乱欲死,起死 汤方。

    芫花(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渍故布薄胸上,不过再三薄,热则除,当温四肢护厥逆也。(张文仲、《备急》、《古今录验》、《深师》、《范汪》并同。出第十卷中。通按∶ 音腊,折也,推也,又折也。以故布折方,渍而答胸上也)《千金翼》疗天行脉浮紧,无汗而发热,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证续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宜服麻黄汤方

    。(《千金翼》不疗天行)麻黄(三两去节) 桂心(二两)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枚去尖、皮、两仁)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先煎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分服八合取汗,不须饮粥,投此汤易得汗。忌菘菜、海藻、生葱。(《深师》同。出第九卷中,此张仲景《伤寒论》方)崔氏疗时行数日而大下,热痢时作,白通诸药多不得止,吾思旧方多疗伤寒后下痢耳,未有尚在数日,便兼除热止下者也,四顺汤热,白通苦温,故吾思作此汤,以救数十人,兼主伤寒。黄连龙骨汤方。

    黄连(三两止利除热) 黄柏(三两止利除热) 熟艾(如鸡子一枚除热毒止利) 龙骨(二两止利除热)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无不断者。忌猪肉、冷水。

    又其年时行四五日,大下后或不下,皆患心中结满,两胁痞塞,胸中气急,厥逆欲绝,心胸高起,手不得近,不过二三日,辄便死殁,诸医用泻心汤,余用大小陷胸汤,并不得疗。重思此或者下后虚逆,而气已不理,而毒复上攻,毒瓦斯相搏,结于胸中,纵不下者,毒已入胃,胃中不通,毒还冲上,复搏于气,气毒相激,故致此病。疗之当先理其气,次下诸疾,思与增损理中丸方。

    人参(二两)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干姜(六分炮) 栝蒌根(二两) 枳实(四枚) 茯苓(二两) 牡蛎(二两熬)

    上八味,末之,以蜜和为丸。服如弹子一丸,熟水下,不歇复服。余时用此,效的神速,下喉即折,续复与之,不过服五六丸,胸中豁然矣,用药之速,未尝见此。然渴者当加栝蒌,不渴除之;下者当加牡蛎,不下勿用。余因以告领军韩康伯,右卫毛仲祖,光禄王道豫,灵台郎顾君苗,著作商仲堪诸人,并悉用之,咸叹其应速。于时枳实乃为之贵,难者曰,伤寒热病,理中温药,今不解之以冷,而救之以温,其可论乎?余应之曰,夫今诊时行,始于项强敕色,次于失眠发热,中于烦躁思水,终于生疮下痢,大齐于此耳。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雀肉等。(《深师方》同)又阮河南疗天行七八日,热盛不解。艾汤方。

    苦酒(三升) 葶苈子(二合熬,捣) 生艾(汁取一升,无生艾,熟艾、干艾亦可用,无艾,可艾根捣取汁)

    上三味,煎得一升,顿服,愈。若有牛黄,纳一刀圭尤良。此宜疗内有大热也。阮河南曰∶疗天行,凡除热解毒,无过苦醋之物,故多用苦参、青葙、艾、葶苈、苦酒、乌梅之属,此其要也。夫热盛,非苦醋之物则不能愈,热在身中,既不时治,治之又不用苦酢之药,如救火不以水,必不可得脱免也。又曰,今诸疗多用辛甜姜桂人参之属,此皆贵价,难得常有,比行求之,转以失时,而苦参、青葙、葶苈子、艾之属,所在尽有,除热解毒最良,胜于向贵价药也。前后数参并用之,得病内热者,不必按常药次也,便以青葙、苦参、艾、苦酒疗之,但稍与,促其间耳,无不解。(《千金》、《集验》同,并出于第一卷中)

    又茵陈丸 疗瘴气、时气及黄病、 疟等方。

    茵陈(二两) 大黄(五两) 豉(五合熬令香) 常山(三两) 栀子仁(二两) 鳖甲(二两炙) 芒硝(二两) 杏仁(三两去尖、皮,熬) 巴豆(一两去心、皮,熬)

    上九味捣筛,蜜和为丸,初得时气三日内,平旦饮服,每服一丸,丸如梧子大,如人行十里久,或吐、或利、或汗。如不吐及不利、不汗,更服一丸,五里久,不吐利汗,则以热饮投之。老小以意量减。黄病、痰 、时气、伤寒、 疟、小儿惊热欲发痫,服之无不瘥者,疗瘴特神验。有人患赤白痢者,服之亦瘥。春初有宿热,依上法服之,取吐利,当年不忧热病。忌苋菜、芦笋、野猪肉、生葱、生菜。(出第二卷中,《千金》同)张文仲疗天行,若已五六日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大黄汤方。

    大黄(半两) 黄连(半两去毛) 黄柏(半两) 栀子(半两擘)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六七沸,纳豉一升,葱白七茎,煮取三升,分三服。此许推然方,神良。又疗伤寒已五六日,头痛壮热,四肢烦疼,取汗并宜老小。忌猪肉、冷水。

    (《短剧》、《备急》同)又支太医桃叶汤熏身法水一石,煮桃叶,取七斗,以荐席自围,衣被盖上,安桃汤于床箦下,取热自熏,停少时当雨汗。汗遍去汤,待歇速粉之,并灸大椎则愈。

    又廪丘蒸法经云,连发汗,汗不出者死,可蒸之,如中风法。后以问张苗,苗云,曾有人疲极汗出,卧单簟中冷,但苦寒蜷,四日凡八过发汗,汗不出,苗烧地排叶蒸之,则得大汗,被中敷粉极燥便瘥。后用此法发汗得出疗之。(《备急方》同)又疗天行热毒垂死。破棺千金汤方。

    苦参(一两)

    上一味 咀,以酒二升半,旧方用苦酒煮取半升,去滓,并服,当吐如烊胶便愈,神验。(《肘后》同,《延年》治天行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身痛。出第二卷中)

    《延年秘录》疗天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水解散方。

    麻黄(四两去节) 大黄(三两) 黄芩(三两) 桂心(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上六味,捣筛为散,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和服方寸匕。覆取汗,或利则便瘥。丁强人服二方寸匕。忌海藻、生葱、菘菜、生菜。(《古今录验》同,《千金》无黄芩、芍药)又栀子汤 主天行一二日,头痛壮热,心中热者方。

    栀子(三两) 黄芩(三两) 豉(一升熬,绵裹) 葱白(切一升) 石膏(四两碎,绵裹) 干葛(四两切)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服。忌面、酒、生冷等物。

    又解肌汤 主天行病二三日,头痛壮热者方。

    干葛(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黄芩(二两) 甘草(一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心(一两)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得汗愈。忌海藻、菘菜、生葱等。

    (蒋孝璋处)又疗欲似天行四五日,热歇后,时来时往,恶寒微热,不能食者。知母汤方。

    知母(二两) 枳实(三两炙) 栀子仁(三两) 豉(一升熬,别裹)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里一服。忌蒜、面。

    又疗天行五日,头痛壮热,食则呕者。竹茹饮方。

    竹茹(二两) 生姜(三两) 黄芩(二两) 栀子仁(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去滓,分温三服。忌蒜、热面等五日。

    又疗天行五六日,头痛,骨节疼痛,腰痛兼痢。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 栀子仁(三两) 芍药(三两) 豉(一升绵裹)

    上四味,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忌物依前。

    又柴胡汤 天行五六日壮热,骨烦疼,兼两胁,连心肋下,气胀急硬,痛不能食,恐变发黄者方。

    柴胡(三两) 枳实(三两炙) 栝蒌(三两) 黄芩(三两) 栀子仁(三两) 茵陈(三两)龙胆(二两) 大黄(三两切)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温三服。忌热面、蒜。(并出第九卷中)又竹茹饮 主痢后得天行病,头痛三四日,食即呕吐者方。

    竹茹(二两) 橘皮(二两) 生姜(四两) 人参(二两) 芦根(切一升) 粳米(一合)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温五六服,中间任食。忌热面、生冷。(张文仲处)又疗天行热病七八日成黄,面目身体悉黄,心满喘气粗气急者。茵陈丸方。

    茵陈(三两) 大黄(五两) 栀子仁(二两) 黄芩(二两) 鳖甲(二两炙) 常山(二两)芒硝(二两)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 升麻(二两) 豉(三合熬)

    上十味捣筛,以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患者饮服三丸,以得吐利则瘥。忌苋菜、生葱、生菜、野猪肉、芦笋。(出第十卷中)

    《救急》疗天行热气头痛,骨肉酸疼,壮热等疾,若初病一日在毛发,二日在皮肤,三日在肌肉,必未得取利,旦宜进豉尿汤方。

    豉(一升) 葱白(切一升) 小便(三升童子者为佳)

    上三味,先熬豉及葱白,令相得,则投小便,煮取一升,澄清,及热顿服,或汗或利,但瘥则得。如未歇,依前更进一剂,频用有效。

    又如不除,进柴胡汤方。

    麻黄(二两陈者,去节) 柴胡(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干葛(二两) 石膏(五两碎,绵裹) 葱白根(切一升勿令有青处,青即热,白即冷。一作桑根皮) 豉(七合绵裹,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宿渍药,明旦先煮麻黄令沸,掠去上沫,然后并诸药煮取一升七合,分三服,服别相去三食顷,良久覆取汗,汗出以粉拭之。恶寒多,加桂心一两。忌海藻、菘菜等。

    又疗天行病不即瘥,经四五日,渴引饮,心上急强,手不得近,又不得眠,慌乱,此则是黄,不必得待刺黄始服药,凡是心强气急,不得眠卧,服此汤吐即瘥。瓜蒂散方。

    瓜蒂(仅量一合熬令似黄,勿令焦) 小豆(一合小弱量通按∶小弱量者,量人之强弱而增减也)

    上二味,捣筛为散,凡有病如前候,及天行病得四五日不歇,皆宜服此方,以浆饮五合,和散一钱匕,服之二,食久必吐,不吐更与半钱匕服,吐毕即瘥。中男以上,量意斟酌服之。

    又天行病若大困,患人舌燥如锯,极渴不能服药者。宜服干粪汤,一名破棺汤,解大热方。

    陈久干人粪(一大升)

    上一味,以沸汤一大升,沃此粪一食久,澄清,沥取一升,顿服。如渴不止者,又依前法更服。此宜灸,从心厌骨向下一寸半,名巨阙,取患人中指节为寸,灸三十壮。若无心厌骨,则以中指节前量,横括心上,至歧骨上,两头筑着骨,当横量下,以前一寸当中直下,则是巨阙也。(士弱氏曰∶同身寸以心鸠尾下至脐折算)《必效》疗天行一二日者方。

    麻黄(一大两去节)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去沫,取二升,去滓,则着米一匙及豉为稀粥,取强一升,先作生熟汤浴,淋头百余碗,然后服前粥,则浓覆取汗,于夜最佳。

    又疗天行病经七日以上,热势弥固,大便涩秘,心腹痞满,食饮不下,精神昏乱恍惚,狂言浪语,脉沉细,众状之中,一无可救。宜决计服此鳖甲汤方。

    鳖甲(二两炙) 细辛(二两) 桂心(二两) 白术(二两) 生姜(四两) 吴茱萸(一两)白藓皮(二两) 附子(一两半炮) 枳实(二两炙) 茵陈(二两) 大黄(三两切)

    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分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五里进一服。忌生葱、生菜、苋菜、猪肉、桃、李、雀肉等。

    又疗天行十日以上,腹微满,谵语,或汗出而不恶寒,体重短气,腹满而喘,不大便,绕脐痛,大便乍难乍易,或见鬼者。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浓朴(半斤炙) 陈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切,先以水一斗,煮二味取五升,去滓,纳大黄,复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煎令三两沸,适寒温,分再服,得下者止,不下更服之。(并出第三卷中,此张仲景《伤寒论》方)《古今录验》八毒大黄丸 疗天行病三四日,身热目赤,四肢不举,产乳后伤寒,舌黄白,狂言妄语;亦疗温病已后,飞尸遁尸,心腹痛,膈上下不通,癖饮积聚,痈肿苦痛,温中摩痛上诸毒病方。

    藜芦(二分炙) 大黄(三分) 朱砂(五分) 蜀椒(四分) 雄黄(四分研) 巴豆(四分去皮,熬) 桂心(四分)

    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麻子大。饮服三丸,当下,不瘥更服。合时勿令妇人、鸡、犬见之。忌生葱、野猪肉、芦笋、狸肉、生血物。

    又牵马丸 疗天行病四五日,下部生疮,医所不能疗者方。

    附子(一枚炮) 藜芦(一两炙) 桂心(一两) 巴豆(一两去心、皮,熬)

    上四味,捣筛,研巴豆如膏,和散蜜丸,如梧桐子。空腹服二丸。热在膈上不下,饮半升热饮,投,吐之后下,下部疮自瘥,神良。病家尝牵马买药,因名牵马丸,老小半之,以意消息之。忌野猪肉、生葱、狸肉、芦笋等物。

    又疗若六七日热盛心烦,狂言见鬼者方。

    绞人粪汁,饮数合,服良。(出第三卷中)

    《近效》疗天行三日外,若忽觉心上妨满坚硬,脚手心热,则变为黄,不疗杀人。秦艽汤方。

    秦艽(一两) 紫草(一两) 白藓皮(一两) 黄芩(一两) 栀子(一两)

    上五味,切,以水一大升半,牛乳一大升,煮取七合,分为二服,老小以意量之,一剂不愈,更吃一剂,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