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矾

【别名】石涅、矾石、羽涅、羽泽、涅石、矾石、理石、白君、明矾、雪矾、云母矾、生矾

【性味】酸涩;寒;有毒

【归经】肺;脾;肝;大肠;膀胱经

【炮制】1.白矾:拣净杂质,用时捣碎。[br]2.煅白矾(又名枯矾):取拣净的白矾,置砂锅内加热溶化并煅至枯干,取出,剁块。[br]3.《雷公炮炙论》:凡使白矾,须以磁瓶盛于火中煅,令内外通赤,用钳揭起盖,旋安石蜂窠于赤瓶之中烧,蜂窠尽为度,将钳夹出放冷,敲碎,入钵中研如粉后,于屋下掘一坑,可深五寸,却以纸裹,留坑中一宿,取出,再研。每修事十两,用石蜂窠六两烧尽为度。

【形状】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结晶形块状。无色或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玻璃样光泽。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并附有白色细粉。质硬而脆,易砸碎。气微,味微甘而极涩。以块大、无色、透明、无杂质者为佳。[br]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无色透明。负突起;折射率 N=1.4564。均质体。[br]品质标志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不得少于99.0%。[br](2)杂质含量限度 ①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方法检查铵盐、铜盐与锌盐、铁盐,均不能超过规定。②重金属: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重金属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十。

【形态】三方晶系。晶形呈细小的菱面体或板状,通常为致密块状、细粒状、土状等。颜色为无色、白色,常带淡黄及淡红等色。条痕白色。光泽玻璃状,解理面上有时微带珍珠光,块状者光泽暗淡或微带蜡状光泽。透明至半透明。解理平行(0001)不完全。断口晶体者呈贝状;块体者呈多片状、参差状,有时土状。硬度3.5-4。比重2.6-2.8。性脆。

【鉴别】(1)取本品约0.5g,加水5ml,使其溶解,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滤液1ml,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分离,沉淀能在过量的氢氧化钠中溶解。(检查铝盐)②取滤液1ml,加氨试液至生成白色胶状沉淀,滴加茜素磺酸钠指示液数滴,沉淀即显樱红色。(检查铝盐)③取滤液1ml,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检查硫酸盐)④取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检查硫酸盐)(2)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本品粉末,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紫色(隔蓝色玻璃透视)。(检查钾盐)

【来源】药材基源:为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unite[br]采收和储藏:采得后,打碎,用水溶解,收集溶液,蒸发浓缩,放冷后即析出结晶。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